轮胎,油箱,水箱……下午3时15分,王乔绪在检查完车况后,从贵阳火车北站出发了。
王乔绪今年55岁,两年前,这位有着30多年驾龄的老司机被分配到了路公交车上,从上班的第一天起,他就得凌晨5点50起床。
路,从贵阳火车北站出发,路上经过22个站,最后到达清镇客车站,这是贵阳市最长的公交线路,全程24个站,线路总长35.35公里。
近日,记者坐上了这趟公交线,体验了往返乘坐两个多小时公交车的感受。
王乔绪和他的路公交车。
车费只需要5元
1月17日下午3时20分,路公交车关上了车门。市民刘先生在公交车厢前方座位上挪动了下身体,舒适地倚靠在椅背上。
路公交车沿着长岭南路走,然后拐进了兴筑西路。一路上人和车不多,没有堵车。
这趟设置36个座位的公交车上有17名乘客。他们大多来自清镇市,其中多数是到贵阳办事、在贵阳上班或者是乘坐高铁的乘客。
从年4月路公交车开通以后,刘先生每周都要往返于清镇、贵阳和铜仁之间。他的家在清镇,所供职的单位在铜仁设有办事处。
几年前,路公交线还未开通,刘先生从清镇到铜仁,通常都是自己开车。加上吃饭所花的时间,一个单程将近5个小时。而如今,坐路到北站,再转动车,三个小时左右就到了,花费也省了不少。
与刘先生一样,邓贞学以前每天都开车上班。从贵阳幼师学校附近往返于兴筑西路口。“现在我基本每天都要坐这一趟公交,一趟节省25元油钱,来回就可以少花50元钱。”
29岁的周霞同样经常在清镇和贵阳之间往返。她往返的目的是给3岁的儿子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因为需要带儿子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康复训练,她每周都要去贵阳至少3次。
王乔绪告诉记者,早晚的客流量相对多一些,要不是现在学生们放了寒假,乘客中清镇职教城的学生居多。天气好时,也常有中老年人坐早上7点的早班车到百花湖去钓鱼。
据车队书记王颖介绍,路公交线每天安排了15辆车,从贵阳火车北站出发,时间间隔通常在20分钟,早上7点发车,晚上8点收班。开这趟公交车的共26名驾驶员,全部都是“纯爷们”。每天一个驾驶员要来回跑大约3趟。
王乔绪每天7点从贵阳火车北站发最早一班车,他家住在窦官,从开的第一天起,每天他都准时在凌晨5点50起床,6点10分出门,6点40到达北站,检查轮胎,油箱,水箱……晚上差不多8点能回到家。
王乔绪说在车上要打起12分的精神。
乘客谦让包容
一路上,王乔绪开车十分平稳,车速一直保持在50公里/小时以下。
“现在性格磨平了许多,不急不躁,不争不抢,安全第一。”王乔绪说,要放在从前自己年轻时,都不知道超了多少辆车了。
这位有着30多年驾龄的老司机进入贵阳公交公司14年了。原先,王乔绪跑的是68路公交车,从马王庙到嘉润路,来回全程23公里。“早晚高峰期时那条路堵车严重,每天要踩上无数次刹车和离合,回到家,什么都不想干,脚都软了,一步也不愿意动。”
相比大多不愿意“跑长途”的驾驶员,王乔绪更愿意跑这条线路,“与以前相比,路变宽了,更平坦了,一路可以欣赏沿线的美景,感觉心里很敞亮。”
车子经过翁贡站时,路公交车上的座位全部坐满了。王乔绪关上了车门,车开始往前挪动。
一名提着大包小包的乘客一路小跑,招手追车。王乔绪看见,将车停下把门打开,等乘客上车。他告诉记者,只要没有出站台10米,有人招手要上车,他都会停下车等待。“大家都是赶时间,急着去上班或者办事,多等几秒钟对驾驶员来说,只是举手之劳。”
下午4点25分,路车开到了职教路,一位70岁左右的老奶奶颤颤巍巍地上了车。站在车厢前方的乘客赶紧给老奶奶让出了一条道,一名男士从座位上起身把老人搀扶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其实,平时不用提醒,很多乘客都会主动为老人、孕妇、残疾人让座。”在王乔绪眼里,贵阳这几年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道路越来越宽阔整洁,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乘客也变得更加谦让包容了。
开公交给他带来的另一个乐趣,是认识了许多熟悉的陌生人。王乔绪说,有一些老乘客见了面就像他的老朋友一样。和这些乘客之间,平时并不会联系,但是见了面都很亲切。
在行驶了1个小时20分钟后,路公交车于下午4点40抵达清镇客车站。
刘先生站起身下车了,他还得到附近的菜场买菜回家,妻子在等着他一起做晚饭。
车上乘客很开心。
驾驶员不敢多喝水
王乔绪拿起水杯,想喝水,又放了回去。因为乘客上车后,他还要返程回贵阳火车北站。
王乔绪下车抽了一根烟。他提醒记者,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公共厕所。由于开车时间较长,他从来不敢多喝水,出车前一定要先上趟洗手间。
“一般在路上遇到车上想要上厕所的小孩,我们都愿意停下来等一等,不过我们驾驶员一般是到终点站了再解决”。王乔绪哈哈大笑。
从贵阳火车北站出发,一路上人和车不多,没有堵车。但从清镇客车站返回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公交车在经过贵阳一中时,行车缓慢,挪了近20分钟,才开到湖滨路口。
“每天一早一晚,上下班高峰期都这样,已经习惯了,吃不上饭了就晚点吃,没事。”王乔绪心态特别好,别人一见堵车,不管怎么说心里总有些不痛快,但一路上他都是乐呵呵的。
当天下午7点18分,经过99分钟的行程,路公交再次回到贵阳火车北站。王乔绪这才敢大口喝上几口水。
下午7点半,收款员上车收完款,王乔绪把车停放好,就可以下班了。
回到家吃过晚饭,9点半上床,睡个足足的觉,第二天凌晨起来,精神好,没那么累。
王乔绪说自己挺知足。“知足才可以心平气和,才可以把车开好。”在他看来,一辈子这么过,也挺好。
文:记者王奇
图:记者邱凌峰
来源:贵州都市报、都市E家
编辑:皮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