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记录:宝宝76天,平躺时不抬头,抬头挺胸时撑不了多久。都不稳,更别说翻身了。但是互动很好。嘴里总有声音。吃牛奶很正常。比以前少了。晚上吃的少,白天差不多次。不经常双手握拳,但是表现没有月子里好。这是发育迟缓吗?脑瘫的可能性有多大?
回答:脑性瘫痪诊断最重要的条件是有脑损伤,头颅磁共振成像有脑损伤。如果这个孩子正常出生,出生后很快出院,吃得好,睡得好,生长发育正常,就不会得脑瘫,哪怕是早产儿,或者出生后有点窒息,没有明显的脑损伤。
除了脑损伤,脑瘫的诊断有以下四点:1。运动发育落后;2.肌肉张力和姿势异常;3.主动运动减少和/或出现异常运动;4.异常反射等。很多早期确诊脑瘫的孩子,其实都是智力低下的孩子,甚至是单纯的短暂性运动发育迟缓。在诊断脑瘫时,我们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我们应该跟踪观察可疑的孩子。同时要结合生活中的能力、患儿病情的变化、四个必要条件来确定诊断。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脑性瘫痪的诊断是在出生后2年内确定的,但如果孩子表现较轻,很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确诊。脑瘫的特征包括运动发育迟缓、持续的原始反射和异常的姿势反应,这往往需要有经验的儿科神经科医生或儿童保健医生仔细判断。此外,脑瘫的诊断不能只依据一种异常表现。部分肌张力增高或反射亢进(如阳性踝阵挛)但其他方面功能发育正常的婴儿,在3-6个月后这些异常逐渐消失时,可以“洗去”脑瘫的嫌疑。
对于疑似脑瘫的孩子,持续的检查和动态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仅凭单一的体检和短暂的观察就给孩子贴上脑瘫诊断的标签。脑瘫的很多预警信号都可以被家长识别出来,及时寻求专业的评估和诊断。带宝宝定期进行儿童健康评估,由医生进行全面体检,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针对不同月份婴儿的一些警告信号:
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有哪些注意事项?
·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积极参与孩子的康复训练。家长直接参与孩子的训练,会提高训练效果。孩子由易到复杂训练,每天训练一到两个动作,反复强化,完成一个动作再继续下一个动作。父母要有耐心,不要表现出厌恶,不要打骂孩子。脑瘫患儿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家长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