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
北京年冬残奥会落下帷幕
有人写下这段话
送给残奥运动员
下肢残疾,便坐下身躯,立起灵*,展露锋芒;没有手臂,便以滑雪板为翅膀,追逐梦想……他们以梦为马,潇潇洒洒,笑傲天涯!
这些拼搏者的背后
有数不尽的汗水和付出
他们的故事
不止是感动
01他没有双臂却仿佛长了翅膀
站在场上就是胜者
今年27岁的孙鸿胜是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中唯一没有双臂的运动员。即使在国际残疾人高山滑雪的圈子里,像他这样的选手也极为少见。
“滑下去就行!能滑下去我就胜利了!”站在海拔多米的出发点,孙鸿胜大吼一声,疾驰而下。
△3月5日,北京冬残奥会高山滑雪男子滑降站姿赛,孙鸿胜在比赛中
缺失双臂的孙鸿胜无法借助雪杖保持平衡,只能运用身体在蜿蜒陡峭的赛道上闪转腾挪。1分28秒00,孙鸿胜完成了比赛,实现了“滑下去就是胜利”的目标。
孙鸿胜幼年时因一次电击意外失去双臂,他学会用脚做家务、看书写字,甚至学会了不用双臂也能骑自行车。
年,他进入国家残疾人滑雪队。滑雪时,没有双臂的孙鸿胜经常被侧风吹飞、摔倒冲出赛道。他不认输,将勇气和拼搏化作“隐形的翅膀”,实现了自己的奥运梦想。
△孙鸿胜
外号是“孙大圣”的孙鸿胜,让世界看到了无臂也能从高山之巅滑行。他的故事,不止是让人感动,更多的是战胜困难、不断超越的力量。
无论是否夺冠,上场即是强者。
02“%信任,因为你是我的眼”
患有严重眼疾、可见视力仅有10厘米的中国队选手朱大庆,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夺得4枚奖牌。她的背后有一位“幕后英雄”——领滑员闫寒寒,也是她的“眼睛”。
“他为此付出了很多,奖牌里有他的功劳。”朱大庆在赛后感谢这位相伴三年的搭档。
很多人不知道,闫寒寒先天性右臂残疾,中学时曾是一名残疾人游泳运动员,后来转练滑雪项目,入选国家残疾人男子高山滑雪队。为了继续在心爱的雪场上“飞翔”,也为了运动员能夺得奖牌,他甘愿做朱大庆的领滑员。
赛场上,闫寒寒既要自己快速准确判断赛道情况,更要帮朱大庆指引路线、角度、弯道等。“只要她安全滑下来比什么都强,安全与速度,我选择前者。”
这样的组合在本届冬残奥会上还有很多,他们被网友称为冬残奥会版“你是我的眼”。
△朱大庆(左)与领滑员闫寒寒(右)在比赛中03
“我们更应该互相帮助”
残奥赛场上,有竞争更有温暖。
残奥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传统技术)站姿比赛,是本届冬残奥会个人滑雪距离最长的赛事,残疾运动员往往要付出更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
中国运动员蔡佳云用时54分27秒7第一个滑完全程,冲过终点后他累得直接躺在了雪道上。
图1:3月7日,冬残奥会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传统技术)站姿赛,蔡佳云冲过终点后累瘫在雪地中
图2:蔡佳云帮助日本选手脱雪板
在等待最终成绩时,蔡佳云站在场外不断鼓励后面选手,每当有运动员冲刺完赛,不论是队友,还是对手,他都第一时间冲上去帮助他们解开雪板,收起雪杖,减少长时间比赛带来的身体不适。
“体育无国界,我们有一样的目标,残疾人体育更应该互相帮助。”
强大的对手成就了更加强大的自己,每一位尊重比赛、尊重对手的运动员都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了更多美好的记忆。
04五次领奖换五个发型,她说“想酷一点儿!”
赛场上,她高山驭雪,创造中国速度;赛场外,她自信美丽,每次领奖都换发型。
年出生的张梦秋,在本届冬残奥会上报满了残奥高山滑雪女子站姿组全部5个项目。依靠不俗的实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她每个项目都获得奖牌,最终夺得2金3银。
△3月12日,张梦秋参加北京冬残奥会高山滑雪比赛
领奖台上,她元气满满,从麻花辫、桃心双马尾,到小碎辫、红色蝴蝶结盘头、可爱的“小猫”发型,每次领奖必换发型。她说“想酷一点儿!”
幼时身患脑性瘫痪,存在运动功能障碍,张梦秋看似天生与体育无缘,但靠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儿,这个刚满20岁的女孩,站上残奥高山滑雪赛道,拼搏圆梦。
05导盲犬首次登台参与领奖
她说它是自己的“荣耀”
在残奥越野滑雪女子短距离(自由技术)项目颁奖仪式上,获得视障组冠*的奥地利运动员卡丽娜·埃德林格和引导员洛伦茨·约瑟夫·兰普尔一同登台。
和他们一起登上最高领奖台的,还有一位“编外成员”——埃德林格的导盲犬,一只拉布拉多犬。
在合影环节,埃德林格特意将它高高抱起,让它也感受到冠*的荣耀。“我比赛时,它也在为我加油!”
△3月9日,北京冬残奥会越野滑雪女子短距离(自由技术)视障组颁奖仪式,奥地利选手卡丽娜·埃德林格和和引导员洛伦茨·约瑟夫·兰普尔携导盲犬领奖
荣誉有它一份,这一幕充满温情。对于残疾运动员而言,比掌声和奖牌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人文关怀与尊重理解。
06运动不只属于年轻人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在冬残奥会赛场上,除了小将,还有冲劲十足、表现不输年轻人的老将,他们用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诠释了运动精神与年龄无关。
北京冬残奥会高山滑雪女子全能视障组的比赛中,57岁的比利时选手琳达·勒邦获得第5名。作为本场比赛中年龄最大的选手,勒邦说:“滑雪运动不只属于年轻人。”
△3月7日,北京年冬残奥会残奥高山滑雪女子全能视障决赛,比利时选手琳达·勒邦在比赛中
年7月出生的勒邦,从20岁起就开始参与高山滑雪项目,年诊断出患有视觉障碍。
在视力下降前,她曾担任伞兵部队的体育教师,精通羽毛球、攀岩等多个项目。
“这是我的第一届冬残奥会。”勒邦说,15个月前,她开始在引导员带领下训练视障高山滑雪项目,“赛道确实很难,但我非常享受比赛。”
值得一提的是,勒邦的引导员是她的女儿:“我们配合得很不错,而且越来越好。”
致敬赛场上的老将,拼搏者永远年轻!
挑战、合作、超越、自信、友谊、陪伴......每个人都能在这些拼搏者身上汲取力量,收获感动。
体育兴则国家兴,体育强则国家强。长葛市第三实验高级中学秉承“勇毅奉献”的精神,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奋勇争先的体育健儿。年,三实验学子在体育领域乘风破浪,在许昌市第三届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上,为校征战的运动员们摘金夺银,捷报频传。年,带着全新的体育运动发展训练中心,三实验将继续传承奥运精神,谱写新时代体育育人的新篇章!
END编辑:王希锐
来源:央视新闻
审核:王梦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