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赖燕珍不是公主,那就做女侠吧
TUhjnbcbe - 2022/7/11 17:29:00

商务合作:-

回想起与赖燕珍第一次见面,是在茂南双山四路国美电器的楼下,我一边和她打着电话问她到哪儿了,一边四处张望着生怕错过了。

突然,身后有人拍了一下我,我转身回头,顿时一惊,没想到22岁的她居然像极了小学生,身材瘦小,衣着朴素,和她同龄的花季少女不太一样。

她扑闪着清澈的大眼睛,微微仰着头问我:“是你吗?”我连声应道,只见她手里拽着一个比她高出许多的男孩,和我介绍到:“这是我的弟弟!”我这才将注意力转移到她弟弟的身上,乍一眼望去,和十多岁的少年没什么两样,反倒还有些白净和秀气,我说:“走吧,我们拍摄的地方在楼上。”

我挽着赖燕珍的肩膀,她拉着她的弟弟,当走开几步,我就发现她弟弟有些不太一样,赖燕珍似乎看穿了我的疑惑解释道:“弟弟有些残疾(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所以我得带着他一起,不然没有人照顾他。”

弟弟对城市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兴致勃勃地到处看,时不时拍拍手跺跺脚,高兴时还会嘴里念念有词,我听不太懂问:“他在说什么呀?”赖燕珍笑着和我说:“有时候我也听不太懂说什么,但是他肯定是高兴了!”

我突然想起这么早他们可能还没有吃早餐,问她们吃早餐了吗?要不要先去买个面包,赖燕珍客气地和我说:“不用了,从信宜过来这里要坐最早的一班车,很早我和弟弟就在家吃过了,可惜我晕车路上都吐了,现在也不想吃什么。”

(中间白色裙子为赖燕珍,左边的是她的弟弟)

顿时,我感到很惭愧,在同样的时间里,我只是离开了床半个小时,可她天还没亮就开始忙活了,打水、煲粥、给弟弟换衣洗脸喂饭,收拾好东西带着弟弟去到车站,我的脑海中像放电影一般浮现出她没说却习以为常的画面。

她可能担心弟弟会给我们添麻烦补充了一句:“留弟弟在家,怕肚饿会乱找吃的,他挺听我的话的。”

上楼后,开始拍摄,但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顺利。弟弟来到影棚后,新奇地四处打量,但是只要过了一会他就会要找姐姐,化妆师正在给赖燕珍上妆,他不懂姐姐在干什么,但是看到镜子里穿着白裙子盘起头发漂亮的姐姐,他咧开嘴笑了,赖燕珍哄了一会他之后,他又出去玩耍了。

等到要正式拍摄了,弟弟似乎更加兴奋了,想来捣蛋,时不时尖叫一下,或者走到镜头前,无奈我们只能诱导弟弟暂时去到另外一个房间。

(当时拍摄的现场)

回到镜头前,赖燕珍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没有怯镜,落落大方、字正腔圆,在老师简单的指点后,让她再试一次,她表现的更好了,瘦弱的身体却将台词念得慷锵有力,自信坚定,不到3次,摄影师说:“可以,过了!”她开心地谢过所有人,然后去找弟弟。

弟弟见到她立刻挨到她的身边,委屈地向她嘟囔着,她拉着弟弟的手,像妈妈一般宠溺地看着弟弟,和他说待会带他去吃云吞,逛公园......这时,我想摄影师在这里就好了,拍下这个画面。

在赖燕珍未满2岁、弟弟才几个月大时,母亲就离家失踪了。弟弟虽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两个从没有得到过母爱的孩子,彼此依赖,互相取暖。

赖燕珍曾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那天发过一个朋友圈:“我的年龄过不了儿童节,但我的身高可以呀!”虽是调侃,却让人看得心疼,她的童年里,似乎就没有过儿童节。

(赖燕珍在高州卫校附近的租房)

年末,信宜市贵子镇函关村一个贫困的家庭里,赖燕珍呱呱降生了,她可能不知道,未来自己的命运会充满坎坷,她也不得不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30年多前,将近50岁的父亲娶了患有脑膜炎的母亲,生下了7个孩子,其中5个兄姐先后因病或意外去世了,就留下了她和弟弟。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印证了赖燕珍的童年生活,小小年纪时,她就比其他的孩子更懂事,像是一个陀螺日复一日家里家外忙碌着,每天早早起来帮着做好早饭、给弟弟洗好脸、喂饱了弟弟、做好各种家务,才去上学,每天一放学就赶忙跑回家,给父亲和弟弟生火做饭,假期里,帮着父亲打理耕种的田地。

(这是她和弟弟的新家,去年过年她和弟弟也是在这里度过的)

可对她来说,那是她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有着父亲的疼爱和荫庇,姐姐的关心和启蒙(赖燕玲,赖燕珍唯一一位一同成长的姐姐,因长年体弱生病,在小学6年级时病逝),还可以在夜晚畅游在书海的世界里,时常家里的课本看完了,姐姐就会去邻居家借书本回来给她看,所以那时候,她和姐姐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父亲在,家就在,虽清贫,但仍有依靠的港湾。年1月,79岁的父亲突然去世,这噩耗犹如晴天霹雳,母亲、兄姐、父亲接二连三的离去,让年仅19岁的她早已尝遍人间疾苦,生离死别。

她说:“在父亲刚走的那阵子,待在家里就会忍不住掉泪,弟弟并不懂父亲已经不在了,但突然间变得很低落胆小,在家里到处寻找父亲的影子,父亲睡过的床、常坐的椅子、穿过的衣服......找了一阵子后他也就渐渐不找了,反倒变得非常粘我,平日满村撒欢的他不再出门了,就守在我的身边,一直到后来他认为我不会离开他,他才敢出门去玩了。”

(赖燕珍有空就会带着弟弟去公园里逛逛)

那时候,很多亲友都会来劝她:“你这么瘦小,自己都难养活,还要带着弟弟,与其两个都活不成,不如你自己好好活着,好歹给你父亲留个血脉呀!”命运似乎将一道选择题摆在了她的面前:是卸下原生家庭的重担追寻自己的幸福,还是从此踏上漫长而艰难的一生?那时候的她时常恍惚,游走在抑郁症崩溃的边缘,不知如何是好,迷雾重重。

直到有一天,天渐黑了,弟弟都没有回家,她出门去找,一路叫喊弟弟的名字,村民们告诉她,弟弟朝着山上的方向去了,天下着小雨,山路泥泞,赖燕珍一边爬一边叫喊,很久后,她渐渐听见了熟悉的声音,循着弟弟紧张慌乱的尖叫声一路找去......姐弟相聚了,此时的弟弟像是受伤的小猫,紧紧地抱着姐姐哭了,他记不清回去的路,找不到姐姐......回到家,姐弟俩像俩个泥人,给弟弟洗干净吃完饭哄睡后,赖燕珍的心里有了坚定的答案:以后无论去哪,都要带着弟弟。

(赖燕珍说这是同学来家里玩,帮她挂上的,觉得她家里太阴暗冷清了)

从此,她过上了像“单亲妈妈”般的生活,要养家糊口、买菜做饭、收拾家务、照顾弟弟......

我问赖燕珍:“你觉得累吗?还这么年轻就有这么重的负担,在自己最年轻的时候也无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她笑着说:“也有觉得累的时候,有时候出门办点事,只能把弟弟反锁在家中,回到家时狼藉一片,弟弟一个人在家就会‘拆家’,把床板都掀开了,衣柜也都弄翻了......”

(怕弟弟走丢和着凉,特地改造了弟弟房间的窗户)

说这些的时候,赖燕珍始终都是脸上挂着笑容的,好像在和旁人提起自己家的“熊孩子”一般,丝毫没有抱怨和苦恼。

有人说:“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过冬。”我们无从知晓,这些年赖燕珍经历了多少痛苦和绝望。或许只藏在她深夜朋友圈的只字片语中、或是在父亲忌日的哀思里。

(赖燕珍回信宜老家扫山时拍的图片)

笑着面对生活的人,运气都不会差。赖燕珍的举动,感动了村民和亲友,她的故事经过媒体的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赖燕珍姐弟生活得到改善,赖燕珍也重新上学了,她先后被评为“广东好人”“中国好人榜”“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广东省道德模范”。

(赖燕珍登上“中国好人榜”)

看最近赖燕珍的朋友圈,她前段时间忙于药考,现在正在寻找工作,弟弟暂时送去了特殊学校,上周去看他时,弟弟开朗了很多,也白了和胖了一些。

(赖燕珍发给我前几天去特殊学校看弟弟的照片)

在社会好心人的帮助下,赖燕珍读了自己喜欢的卫校,时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她分享一些中医药的学习心得和记录,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平日动态不多的她连续转发了多期“医护人员全力救助病患”的新闻报道。我问她,当初亲朋好友都建议你选择其他的专业时,为什么选择了学医?

她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赖燕珍不是公主,那就做女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