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发病率在1.5‰-5‰之间。就是说每出生个孩子,就会有1到5个孩子有发生脑性瘫痪的可能。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围产期(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症状在婴儿期出现,可伴有(或不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及感知觉障碍等。过去,医生普遍认为“脑瘫是脑细胞缺氧性损害引起的,而脑细胞损伤后是不可逆转的,所以脑瘫是不治之症”。其实不然,脑性瘫痪中的部分患儿,如果及早干预,都能最大程度地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年7月康复医学科小儿康复治疗室收治了一对6个月的大龙凤胎,诊断为脑瘫高危儿,女孩左侧肢体主动运动少,肌张力明显增高,不会翻身,不能独坐;男孩四肢肌张力增高,坐位平衡差;家人发现孩子的异常后,先后在银川、乌海等医疗机构就诊,经确诊是脑瘫高危儿,医生建议做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漫长而艰苦的,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长期在外地为宝宝们进行康复治疗,所面临的困难不言而喻,经多方打听医院康复科正在开展儿童康复治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康复科小儿康复治疗室咨询。当看到副主任医师张丽萍为脑瘫高危儿娴熟的治疗时,他们决定将双胞胎交给张丽萍医师进行康复治疗。
每当治疗时,小儿康复治疗室就传来宝贝们撕心裂肺的哭闹声,这些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导致运动功能损伤,每一次的肌肉牵拉和肌肉拍打,都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煎熬,很多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都不忍直视。但为了能让孩子们早日站立起来,拥有健康的身体,张丽萍医师和治疗师们只能狠心一遍一遍的进行复原训练。
康复之路虽然漫长而艰难,但面对渴望走路的孩子所有的坚持和付出都是值得的。经过6个月的康复治疗,女孩双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动作协调,可四肢爬行;男孩可扶站、扶走,姿势发育无异常,他们顺利完成了康复治疗。时隔五年,双胞胎宝贝们马上满6岁,即将上学,无论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交流、社交行为发育均与同龄儿无异,宝爸宝妈多年心头的石头终于落地,特意为张丽萍医师送来锦旗表示感谢!双胞胎长大了,当张丽萍医师看到他们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嬉笑打闹,羞涩的为她送上鲜花,跟她说谢谢的时候,张丽萍医师感动得热泪盈眶,也倍感欣慰。这是她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和祝福!
最后呼吁所有的宝妈宝妈们,不要忽略宝宝们的异常症状,早诊断,早治疗,让宝宝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供稿:汪海燕
编辑:张恺
审核:宾德力雅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