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浦建筑与设计系学子频传捷报,斩获两项赛事的一等奖。近年来,西浦师生在创新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创新”也是西浦学生身上最鲜明的特色之一。
蛋糕加工线中应用智能协作机器人、帮助脑性瘫痪儿童复健的积木玩具……这两项“脑洞大开”的创意分别获得教育部年第十三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决赛协作机器人赛项全国一等奖和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少年创客大赛成年组一等奖。
今天,我们一起解密两个“脑洞大开”的创意大奖背后的故事吧
1
从万名大学生中脱颖而出
西浦学子获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一等奖
近日,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与设计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宋晨雨和张晶晶从多所大学万名大学生参赛者中脱颖而出,一路过关斩将获得教育部年第十三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决赛协作机器人赛项全国一等奖。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竞赛项目、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成果、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核心赛事。从年发展至今,大赛已成为中国智能制造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家A类竞赛。
本次挑战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环节,凭借着在初赛中获取的全国特等奖,宋晨雨(上图右二)和张晶晶(上图左二)顺利入围全国决赛。他们本次比赛的指导老师是建筑与设计系的*梦婕博士(上图右一)和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的杨瑞博士(上图左一)。
在正式比赛前,所有的参赛队仅有两天的时间去熟悉和实际操作比赛中具体运用的协作机器人。对于宋晨雨和张晶晶而言,决赛中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理解和认识协作机器人基于图像识别的物体辨识和控制系统的逻辑设计,进而操作协作机器人识别方块并放置于指定位置,而评委会将图像识别和自动控制的速度和精确度作为评分标准。
“一开始的困难是如何理解协作机器人整套系统的操作逻辑,然后进行实际操作。我们俩都是工业设计系的学生,之前对人工智能和协作机器人方面知识的了解不是很多。”谈到比赛的困难,宋晨雨说道。
在操作过程中,她们还需要考虑房间的环境因素,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光线了。
“如果反光或者光线太暗了,小方块上的图案就无法被识别,那我们就没有办法准确地抓取他们。”张晶晶解释道。
“此外,团队协作也很重要。什么时候谁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