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疾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基础知识让家长揪心的关于脑瘫的最常见
TUhjnbcbe - 2022/6/3 10:51:00

早产儿家长很不容易,面对自己弱小、可怜的宝宝,早产儿家长的焦虑来自很多方面:疾病、护理、养育、康复、教育,似乎早产宝宝会涉及到所有这些问题。而“脑瘫”问题,可以说是早产儿家长最关心的前三个问题之一。今天,我们就用最简单、通俗、直白的语言给大家讲解一下“脑瘫”。

Q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有脑损伤就一定会是脑瘫吗?

A: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脑损伤发生率较高,由于过早/过小出生,他们的脑发育还不成熟,颅脑的影像学检查往往都会显示各种各样的问题(早产宝宝提早出生,影像学检查显示宝宝脑发育不成熟是自然的事情,如果提早出生,大脑居然完全成熟,是不是要想想究竟是哪出了问题)。特别是孕期有高危因素、生产过程中有高危因素等,宝宝大脑可能会出现缺氧、出血等现象。但是有脑损伤的早产宝宝并不一定都会有后遗症,有研究显示各类早产儿的脑瘫发生率约在8%~10%左右,换句话说,90%以上的早产儿都是完全正常的宝宝。

我们经常会举这样的例子。脑损伤虽然听起来恐怖,但这就好比你的手在做饭时被刀划伤了一样,但是伤了并不等于残了,如果将受伤和残疾画等号,那岂不是世界上全是残疾人?

因此,我们就可以告诉家长,切勿因为听到“脑中出血”“脑子里缺氧”等词语就盲目焦虑,总认为孩子一定有问题。作为家长,一定要以孩子实际发育为参考,不要每天盯着核磁等影像学检查的结果,越看越焦虑,越看越害怕,最后自己的情绪不好了,也会传递给宝宝。更何况可以通过早期干预,帮助大脑尽早实现功能上的代偿,各类后遗症的发生率会降得更低。

Q2.宝宝内扣、尖足、全身使劲、不吃手、不能腿上蹦跳、有拉弓射箭姿势就一定是脑瘫吗?

A:很多早产宝宝在NICU里做了很多治疗,家长就往往会很主观地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我们经常会开玩笑地对家长说“早产儿家长都是拿着放大镜养孩子”一点都不为过。

孩子睡觉时蹬下腿;看着妈妈多眨了几下眼;吃完奶打个冷颤……每一个小动作会让家长更敏感,妈妈们对拇指内扣、尖足、拉弓射箭的这些动作更加敏感了。可是,如果在家凭借一个或几个动作就可以断定宝宝是脑瘫,要医生干嘛?如果家长搜索了几篇文章看完后就可以诊断宝宝是不是脑瘫,要医学院干嘛?因此,我们作为专业的PFCC早产儿家庭养育顾问,就要照顾到家长有情绪是很正常的,但是情绪会让家长可能无法理性的思考,这就要我们不断地去提醒家长。请注意,这个过程中,也许需要我们平静而坚定地说很多遍一样的话,讲很多遍同样的道理,但这恰恰就是咨询与宣教等工作的不同之处,也是我们提供陪伴的价值所在。

其实,大部分的内扣、尖足等,都是生理性的,没有任何一本教材或某位专家说过拇指只要被宝宝握住就是脑瘫,宝宝只要尖足就是脑瘫等。脑瘫的诊断其实是非常严格的,绝对不会因为家长在家所看到的某个动作,或某个反射异常就判定孩子是脑瘫。家长应该充分放松,在家里的角色就是妈妈与爸爸,不应该成为一个每天拿着放大镜试图给孩子去定性的“诊断专家”,对于可能出现的发育异常,医院的定期随访已经可以很好地让医生发现问题,通过及时的干预,大部分宝宝都是平安、健康的。

Q3:每天做被动操和抚触就可以让宝宝避免脑瘫吗?

A:这里我们又要提出一个通俗的逻辑:“如果被动操和抚触可以治疗脑瘫,要康复师和医生干嘛?每个宝宝出生后就在家里做操,世界上岂不是再也没有脑瘫了?”

被动操也好,抚触也好,并不是真正的“康复治疗手段”,他们的作用与定位应该是家庭中的婴儿保健,正确且适当地做做这些,会对宝宝的发育有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可以治疗“脑瘫”的说法,绝对是无稽之谈。

脑瘫这个名词我们不能回避,但也一定要正确面对,而不是仅仅凭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每天瞎想。医院每年出生的个宝宝中,最终确诊为脑瘫的不足5个人,并且这些宝宝的情况也都是非常特殊的。在这种发生率远比日常疾病低得多的病症面前,家长片面地理解这种疾病字面意思,把所有的保健当做治疗,等于是一种新的伤害。被动操也好,抚触也好,都是在操作者和宝宝之间建立了很好的亲子感情,然后发自内心的愉悦来操作的,带着这种焦虑去做,不如不做。

Q4:早产儿回家后经常会一惊一乍的,睡得好好地突然惊醒,手舞足蹈,还经常满脸涨得通红,是不是孩子有癫痫、脑瘫之类的疾病?

答:孩子的这些自发表现并不是判断脑瘫、癫痫等疾病的参考标准,即便是专业的医生,也不会根据孩子的某个自发状态直接给孩子下诊断。早产儿,尤其是早期低出生体重儿,大脑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胃肠道功能可能发育的都不是很完善,身体对外的信息接收往往也是不成熟的,而且出了NICU后,对新的生活环境也没有非常适应,这导致新生儿会很敏感,特别是早产儿出现这些问题的比例也是很高的。在早产儿的定期随访和检查中,核磁检查、脑电图检查、神经系统发育评估等都会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异常,或可能潜在发生的问题。家长不应该以早期这些问题的出现而盲目焦虑。

Q5:肌张力高等于是脑瘫吗?

A:很多妈妈说给宝宝做操时,宝宝抵抗比较厉害,是不是孩子肌张力高,是不是说明宝宝以后脑瘫的可能性比较大。首先,我们要询问家长一些具体表现,因为家长在给宝宝做一些护理操作时(换衣服、洗澡、做操等),由于各种原因,比如不熟悉宝宝,宝宝情绪或状态不好,操作的方法不当等,都可能会引起宝宝的“抵抗”,大部分抵抗并不等于肌张力高,这是两回事。

肌张力是否增高,可以在高危儿随访时由医生的检查判定。即便是早期有肌张力的略微增高,大部分都是正常。《儿科学》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话:“半岁内正常婴儿肌张力也可稍增高”。早产儿由于脑损伤及神经系统方面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往往出现肌张力增高或降低的现象概率更大。但是肌张力的改变绝对不等于脑瘫,这是完全两回事。况且,脑瘫的诊断也是非常严格的,即便是宝宝的肌张力非常高,单凭一个症状给宝宝下结论也是不够的。因此,一定要提醒家长,切勿盲目地去给宝宝下定论,回归“家长”角色,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对于父母的期待,一定是陪伴、依靠等等,但一定没有审判。对于已经出现的肌张力改变,或者情况较为严重的,可以根据康复科医生或职业康复师的意见,给予早期干预和治疗,绝大部分宝宝都是健康的。

▼关于如何成为「早产儿家庭养育顾问」?第六期PFCC早产儿家庭养育顾问开课在即,更有优生优育协会认证加持!▼成为「早产儿家庭养育顾问」的详细要求?请扫码咨询「小才」

*因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基础知识让家长揪心的关于脑瘫的最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