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是指脑在发育成熟前(受孕到婴儿期)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或不伴有智力发育障碍、癫痫、行为异常或感知觉(如听觉、视觉)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多在1岁内出现,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
根据脑瘫的最新分型,分为: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偏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
脑瘫患儿中有25%~40%智力不足,但个体差异性较大,因此认为脑瘫就是“智力低下、痴呆”的认识是错误的。
脑性瘫痪的病因有哪些
1、先天性遗传因素、脑发育异常、先天性代谢病、先天性染色体病等
2、母孕期疾病如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心衰、贫血、休克、昏迷、药物中*等
3、早产和胎儿发育不良
4、脑缺血缺氧窒息
5、新生儿*疸
6、新生儿脑部受伤、脑炎、脑膜炎、脑血管意外等。
脑性瘫痪早期有哪些预警表现
A、脑瘫的早期症状(1-6个月):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
(2)身体发硬
(3)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
(4)头围异常
(5)可有喂养困难,体重不增、吸吮无力
(6)异常姿势如角弓反张、剪刀步、两侧姿势不对称
B、脑瘫的症状表现(6-12个月):
(1)6个月以后不能翻身
(2)6-7个月不用下肢短暂地支持体重
(3)7-10个月的婴儿不用单手抓玩
(4)7个月不能独坐
(5)10个月不能抓站
(6)10个月以后仍不会与人再见
(7)10个月还用脚尖站立
(8)13-15个月以后还不会迈步
(9)12个月以后还会流口水
脑性瘫痪需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综合判别,家长若觉得自己孩子可能符合其中的一条或几条也不要惊慌,可以到儿童康复门诊让医生做鉴别诊断。
脑性瘫痪是否可防可治脑瘫是可防可治的。
婴幼儿的脑组织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若康复措施恰当,可获得最佳效果。如未能早期进行恰当的功能康复,异常姿势和异常运动模式就会固定下来。同时,由于运动障碍还会造成肌腱挛缩、骨、关节畸形等二次损害。
脑性瘫痪的治疗措施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认知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感觉统合训练、水疗、引导式教育、传统医学治疗、营养神经治疗等。
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门诊三楼每周二、周四全天儿科诊室邓有敬主任
科室
王淑云:
邓有敬: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