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脑性瘫痪的
那些事(1)
—关爱课堂—
01
简介
脑性瘫痪是什么病?
脑性瘫痪,也叫脑瘫,指发育中的胎儿或者婴幼儿,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发生以后就达到最严重,不再有新的病变)的脑损害,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且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及精神行为异常等,部分患儿可长期存在肢体畸形、智力障碍等后遗症。脑性瘫痪是引起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02
症状
脑性瘫痪有哪些表现?
脑性瘫痪患儿的主要症状是运动发育异常,包括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多种神经反射异常。
运动发育落后:患儿学会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走路、用手握持等时间要落后于同龄人。
肌张力异常:多数患儿肌张力增高,即肢体僵直。也有患儿肌张力降低,即肌肉软弱无力。
姿势异常:脑性瘫痪患儿姿势异常表现非常突出。患儿肌肉张力增高,可见腕关节及手指关节屈曲。站立时足尖着地,行走时可呈剪刀样步态。手足徐动型患儿多表现为不能为意志所控制的不自主运动。
神经反射异常:神经反射检查是敲击身体某个部位,会引起相应肢体的运动。如膝反射,受试者坐在床边小腿下垂,叩击其膝盖下方,正常情况下小腿会快速弹起。脑性瘫痪患儿的神经反射多异常。
脑性瘫痪最早可以
在孩子多大时看出来?
现在绝大多医院,孩子出生后,医生会对孩子发育状况和安危情况进行评估。多数产前和产时因素导致的脑性瘫痪患儿此时便会出现相应表现,如肌张力异常,即肢体软硬异常。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发生脑性瘫痪,家长很早便可察觉。
若是产后因素导致的脑性瘫痪,则因感染发生时间、程度轻重等具体情况而定。
脑性瘫痪有哪些危害?
脑性瘫痪危害很大,可导致患儿姿势异常,如身体僵直、角弓反张等,且可以出现智力低下、癫痫发作、语言发育晚、听力障碍、斜眼、精神行为障碍等,有些患儿还可出现关节脱臼、脊柱侧弯等。总而言之,脑性瘫痪若未及时诊治,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可能很大。
脑性瘫痪一定会
有智力障碍吗?
不一定。脑性瘫痪伴有智力障碍者约为50%~75%,以痉挛型四肢瘫(脑性瘫痪的一种类型,患儿肌张力增高)患儿多见。是否伴有智力障碍与脑性瘫痪病因有关,且如果早期干预,脑细胞损伤较轻,智力多无明显异常。因此,脑性瘫痪并不等于傻,家长不可过早放弃希望。
03
病因
脑性瘫痪是怎么引起的?
脑性瘫痪的致病因素很多,可以发生在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存在致病因素的婴幼儿发生脑性瘫痪的概率比没有这些因素的婴幼儿高,但存在致病因素并不代表%发生脑性瘫痪。致病因素根据发生时间分为三类:
出生前因素:母亲在怀孕期间发生的任何异常情况均可视为危险因素,如多胎妊娠、胎儿脑发育畸形、孕妇营养不良、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间感染等。
出生时因素:主要为婴儿出生时发生的缺氧窒息和机械损伤,如胎儿过大发生难产导致胎儿缺氧、颅内出血、脑组织挫伤等。
出生后因素:新生儿阶段中,早产和出生体重低及胆红素脑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也是造成脑性瘫痪的重要因素。
脑性瘫痪患儿多存在上述危险因素,但仍有1/4~1/3的患儿不能找到相关的致病因素。
脑性瘫痪是遗传病吗?
一般认为脑性瘫痪是由发育早期大脑受到损伤导致,并非遗传病。但近年来有学者认为,遗传因素在脑性瘫痪的发生中也起到一定作用。脑性瘫痪患儿的近亲中,有癫痫、脑性瘫痪和智力低下的人比正常人群要高。
04
诊断
脑性瘫痪怎么诊断?
脑性瘫痪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会同时结合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孩子可能有脑性瘫痪,
要做哪些检查?
对于可能有脑性瘫痪的儿童,需要做头颅CT、MRI和脑电图等神经系统的检查,检查结果可帮助医生判断脑性瘫痪可能的病因和患儿的病情轻重。
脑性瘫痪诊断时做
脑电图前应该休息得很好吗?
脑电图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根据脑电图种类的不同,需要的时间从2小时到24小时不等。这个时间对于烦躁的孩子来说很长,而一旦孩子哭闹会影响脑电图的准确性。
为了保证脑电图的质量,医院采取剥夺睡眠的方式(检查前足够长的时间不要睡觉)提高阳性率。如为上午检查,则前一天晚上11~12点睡觉。检查当天早上4:30起床,一直到检查再睡觉。如为下午检查,则前一天晚上11点睡觉,检查当天早上6点起床,直到检查再睡觉。如为晚上长时间检查,则当天早上8点起床,检查前不要睡觉。
孩子做脑电图检查前
要理发洗头吗?
脑性瘫痪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会同时结合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END—
图片:来源网络
文案:丁香医生
排版:波波哥哥
携手营造儿童健康成长环境为其生活带来及时和持久的改变尽情分享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