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过早站立学走路,易出现腿部畸形;但是站立太迟,不利于腿部肌肉发育。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宝宝大动作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每一项大动作发展都与支配该项动作的神经和肌肉的成熟程度有关,随着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的增强,宝宝在出生的前几个月内就能基本实现对头部的控制,随着身体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的提高,他们开始学习翻滚、坐、爬、站立和走路。
而对应的发育有一定阶段性:3个月抬头、6个月能坐、7个月会滚、8个月会爬、周岁才能走。
1岁之前走路,小心O型腿许多妈妈也许不知道1岁之前的宝宝,下肢肌肉和维持足弓的小肌肉群还没有发育彻底,并且宝宝腿部比较柔软,还不能极好的支持自个身体的全部力量,假如让宝宝过早的学习走路,宝宝身体的重量会加重腿部负担,脊椎和下肢就需要接受更多的负荷,可能发生变形,长期下去,造成脊柱畸形。对宝宝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呈现“X”型腿、“O”型腿。
宝宝学站是成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应该是水到渠成,循序渐进的。但有的家庭为了让宝宝快速学会站,以便于迅速学会走,可能会存在“揠苗助长”的现象。
宝宝太晚走路,也不好有人说宝宝走路太晚是有福,这其实是误区,如果宝宝15个月仍完全不能独走,医院做相关检查和发育评估。
另外,也有家长认为宝宝不会走是缺钙造成的,就一味给宝宝补充钙剂,医院化验微量元素看缺什么东西。其实宝宝走得晚不一定跟缺什么东西有关,我们更应警惕的是神经心理疾病造成的,比如精神发育迟缓、脑性瘫痪、中枢协调障碍等。
所以,家长不要以孩子喜欢为由,过早让宝宝站、走、蹦跳。因为小宝宝不懂事,所以孩子的生长引导,应该由家长主导和负责。
扶站的两种区别
一种是自主扶站:孩子会自己借力于身边的沙发,栏杆,玩具等站立起来。通常情况下,不干预不鼓励。
一种是人为扶站:家长扶着孩子的身体使其站立,大多数情况都是架着腋下帮孩子站立。这种情况,坚决反对。
注意,这里所说的“扶着站”,是指婴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架着腋下被动站立,而不是指宝宝自动自发的行为。
只有宝宝通过自身努力做到“主动扶站”,才是对他大运动发展,真正有益处,有影响的事。
为什么反对人为扶站
首先家长们得了解宝宝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
宝宝的肌肉力量发展,是自上而下的,先是脖子,胳膊,肩膀,背部,腰部,骨盆,最后到腿和脚,不可以跨越式发展。
当宝宝上面的肌肉力量没有足够强壮的时候,单纯的练习下半身的肌肉,是吃力不讨好的。
这样的锻炼,没有任何意义,并不会对大运动发展有什么好处,因为腰背,胯骨的肌肉力量还不够强壮,基础没打好,楼房是搭不起来的。
非但没有好处,还会可能造成以下的结果。
1、形成坏习惯
肌肉是有记忆的,长期维持一个错误的姿势,肌肉就会习惯于这种姿势,再改就有点难了。
小月龄的宝宝因为腿的肌肉力量不足以支撑自己的时候,会倾向于把脚的力量也用上来想要帮忙,这样的用力就会导致“踮脚”和“膝盖绷直”的习惯。
经常这样做,肌肉形成记忆了,脚一接触地面,就习惯于绷起来,这样就很影响真正学步的进程,也会影响身姿。
有些宝宝学会走路了之后,还是非常喜欢踮脚,很可能就是很小的时候形成的坏习惯。
2、耽误平衡能力的形成
平衡能力也是宝宝需要体会和学习的,他需要经历跌跌撞撞,摇摇晃晃的阶段,才能训练自己的肌肉学习如何用力才能让自己保持平衡。
但是“扶着”这件事,本质就是一种过度的帮助,宝宝如果习惯于被扶着保持站立,很舒服很轻松,很可能就懒得学习平衡能力了,反而会拖后学步的进程,也会让扶着的家长不堪重负。
3、耽误了其他大运动发展的时机
小月龄的宝宝主要的任务是学会抬头和翻身,大一点要学会独坐,然后学爬,这样按部就班的发展,每一种动作都是宝宝身体协调能力,肌肉力量的锻炼和飞跃。
但是如果你从很小的时候就总是扶着站太久,宝宝会因为这种姿势视野更好,而很喜欢,他很可能就不喜欢趴着,这样腰背的核心肌肉力量没有机会锻炼,独坐就很可能拖到很晚,这样身体不稳定,精细动作和吞咽能力,都会受影响滞后。
如果宝宝对站着太感兴趣,他也很可能就直接跳过爬行,协调能力也没机会锻炼,长大以后也会协调能力也会不太好。
小月龄宝宝下肢的力量,和他的髋、膝、踝各个关键的稳定控制能力还不够,长时间的站立实际上是一种过度负荷的活动。早站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尤其是有一些相对弱的小宝、早产的小宝、早期运动能力发展中有点欠缺的孩子。
为什么不干预不鼓励自主扶站
正常来说,宝宝的第一次自主站立都是扶站的。通常情况下,对待孩子自主扶站的态度是不干预不鼓励。
当孩子的腰部,腿部等的肌肉力量已经到位了,他自己扶着东西能脚掌着地的站起来了,说明这是自身发育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家长无须干预。但是也不需要鼓励,宝宝几个月大的时候,很容易被家长情绪影响,我们贸然的鼓励强迫孩子练习,也是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无益于孩子发育。
所以在孩子自主扶站的时候,不干预,不鼓励,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适应调整站立的感觉。
“扶着不会站”有问题吗?
有些宝宝会有这么一种问题,就是当大人扶着他腋下的时候,他的脚并不会自觉的蹬地,而是喜欢把两只脚抬起来,像是悬空的坐着,类似于这样:
一些家长会很担心,因为大多数宝宝,哪怕只有两三个月,一扶着都会很喜欢站着,甚至会在大人腿上蹦蹦跳跳,那么不会扶着站的宝宝是不是不正常呢?
虽然这样的宝宝确实是少数派,但是也不代表不正常。
大多数这样的宝宝,只是因为偏好问题而不喜欢被扶着站,他可能脚掌的触觉比较敏感,碰到坚硬的平面会不爽,或者双脚承重的感觉让他害怕,又或者他更喜欢其他姿势,不喜欢站立的姿势,都是有可能做出这种动作来拒绝被动扶站。
所以宝宝被扶着不去站,很有可能是意愿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
但是确实有少数宝宝,因为肌张力低,所以有无法扶站的的问题。
但是肌张力低的宝宝,呈现的不正常状态会很多,并非只有“不能扶站”一种,最大的不同,就是会让人感觉浑身没骨头,尽管月龄很大了,依然很绵软。
肌张力有问题的宝宝,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大运动发展极度迟缓,如果你的宝宝抬头,翻身,独坐都没有什么问题,他的肌张力就没什么问题,就算是不爱扶站,也无需着急。
宝宝学步,能不扶就别扶
事实上,无论我们训练宝宝站立还是走路,都最好不要依靠外力扶着宝宝,帮他省力,帮他保持平衡。
应该设计环境,让宝宝发挥自己的能力,不停的探索试错,他才能更加明白如何控制身体,如何用力,最终形成正确的肌肉记忆。
你越是提供外力,他越是依赖你,反而会影响自身能力的形成,甚至出现非常错误的姿势。
就算是会走路了,因为之前被保护得太好,平衡能力在学步期间没有得到锻炼,走路也会摇摇晃晃,跌跌撞撞,容易摔倒。
明白这些,你就会更加了解,“被动扶站”这件事是有多没意义了,充其量只能算是个亲子游戏,偶尔扶着蹦蹦跳跳乐一乐。
只有宝宝通过自身努力做到“主动扶站”,才是对他大运动发展,真正有益处,有影响的事。
宝宝学站立,走路时注意事项:
1、宝宝自己站起,父母需注意孩子脚跟是否着地,若为整个脚掌着地,脚跟着地,那可让孩子自己站。若在孩子扶东西站起时,为脚尖着地,家长需控制孩子站起。因为脚尖着地,时间过长,不利下肢肌肉发育。
3、孩子站不稳时,家长需及时扶好他们,防止孩子被摔倒,吓到,导致不敢再学站走。
4、不宜让孩子站时间过长。一次站立不超五分钟,否则会易影响下肢形状,且造成孩子疲劳。
推荐阅读:
婴儿什么时候能站起?
0、适合宝宝进行爬、坐、站、走动作的最佳月龄,家长要知道
1、你以为爬只有一种动作吗?看看萌娃们的第种爬法儿
2、新手家长,如何辨别宝宝发育正常OR发育迟缓?
3、这份1-12月龄婴儿发育表,值得一看
4、如何把握孩子智力发育*金期?提升宝宝智力,家长又该怎么做?
5、新*:强荐11种脑发育关键营养素,天后难补救
6、把握宝宝视力发育“*金期”,可以有效降低近视风险!
7、医生妈妈:我不给宝宝用黑白卡!保护孩子视力,妈妈应做到这6点
8、小宝宝从什么时候开始能完全看清楚妈妈的脸?
9、原来世界在婴儿眼中是这样的!0-3个月宝宝发育说明书
10、0-9岁宝宝的31个学习*金期,一生只有一次,不要错过
11、0-12个月新生儿,每月需注意的事项,请认真查看,让宝宝健康成长
12、1岁以内宝宝身高、体重、智力发育指标是什么?12张图告诉你!
13、从6个月到2岁,宝宝饮食的8个技能点,每一步都很重要!
14、太全了!0-12个月精细动作训练大全!直接影响发育!
15、1岁以内宝宝身高、体重、智力发育指标是什么?12张图告诉你!
16、1-3岁宝宝饮食指南:宝宝每天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17、各月份婴儿吃奶量是多少?
18、宝宝6岁前必打疫苗清单,来看看你家宝宝该打哪针了?
19、快收藏,0-4岁儿童安全指南!
想了解更多?那就赶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