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PKU)是由体内苯丙氨酸代谢异常引起的,是少数几种可以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先天性遗传病。它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氨基酸代谢疾病,多数患者为近亲结婚的后代。该疾病是由于编码苯丙氨酸羟化酶的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的。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尽早给予饮食疗法。
01
概述家族成员中如果有苯丙酮尿症患者,那么孩子更容易患病。孩子出生时一般表现正常,如果未经特殊的膳食治疗,通常会在3-6个月时开始出现症状。02
流行病学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父母双方如果均为致病基因变异的携带者,通常不发病,其子女则有25%概率同时获得父母双方致病变异位点,导致发病。该病好发于近亲结婚的后代中,其发病率具有种族和地域差异,根据《苯丙酮尿症诊疗指南(年版)》数据显示我国平均发病率约为1/。
03
临床表现
1.生长发育
除躯体生长发育迟缓外,主要表现在智力发育迟缓。骨骼发育迟缓,头围较小,牙齿生长缓慢,牙列稀疏。智力发育迟缓主要表现在智商低于同龄正常儿,出生后4~9个月即可出现该现象,语言发育障碍尤为明显。
2.神经精神表现
由于脑萎缩而产生小脑畸形,反复发作的抽搐,但随年龄增大而减轻。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患者协调障碍,姿势怪异,步态异常、笨拙。常有兴奋不安、多动、孤独症倾向等异常行为。
3.皮肤毛发表现
皮肤常常干燥、色白、细腻,易有湿疹样皮疹,毛发颜色淡、呈棕色、干枯且无光泽。
4.特殊气味
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苯丙氨酸从另一通路产生苯乳酸和苯乙酸增多,从汗液和尿中排出而有霉臭味(或鼠气味)。
5.会引起并发症
癫痫:部分患儿会有癫痫发作,其中部分婴儿表现为痉挛症,大多在出生后18个月以前出现。
脑性瘫痪:重症患儿,可伴有脑性瘫痪。
04
检查
1.新生儿期筛查
新生儿喂奶3日后,采集足跟末梢血,吸收再生厚滤纸上,晾干后邮寄到筛查中心,采用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半定量测定。当苯丙氨酸含量0.24mmol/L(4mg/dl)即两倍于正常参考值时,应复查或采静脉血定量测定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正常人苯丙氨酸浓度为0.06~0.18mmol/L(1~3mg/dl)而患儿血浆苯丙氨酸浓度可高达1.2mmol/L(20mg/dl)以上,且血中酪氨酸浓度正常或稍低。
2.尿三氯化铁试验
该法用于较大婴儿和儿童的筛查。
3.血浆氨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机酸分析
可为本病提供生化诊断依据,同时,也可鉴别其他的氨基酸、有机酸代谢病。
4.尿蝶呤分析
应用高压液相层析测定尿液中新蝶呤和生物蝶呤的含量,用以鉴别各型PKU。典型PKU患儿尿中蝶呤总排出量增高,新蝶呤与生物蝶呤比值正常。
5.酶学诊断
PAH仅存在于肝细胞,需经肝活检测定,不适用于临床诊断。其他3种酶的活性可采用外周血中红、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测定。
6.DNA分析
近年来广泛用于PKU诊断,杂合子检出的产前诊断。但由于基因的多态性,分析结果务必谨慎。
7.其他辅助检查
(1)脑电图(EEG)主要是棘慢波,偶见高波幅节律紊乱。EEG随访研究显示,随年龄增长,EEG异常表现逐渐增多,至12岁后EEG异常才逐渐减少。
(2)产前检查由于绒毛及羊水细胞测不出苯丙氨酸羟化酶活性,所以产前诊断问题长期不能解决。目前我国已鉴定出25种中国人PKU致病基因突变型,约占我国苯丙氨酸羟化酶突变基因变型的80%。
(3)X线检查可见小头畸形,CT和MRI可发现弥漫性脑皮质萎缩等非特异性改变。
05
鉴别诊断经典型和辅因子缺乏引起的PKU患者均有高苯丙氨酸血症,但有高苯丙氨酸血症者不一定引起PKU,故PKU应与其他高苯丙氨酸血症者进行鉴别。
06
疾病类型一般根据患者血液中苯丙氨酸浓度将本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经典型苯丙酮尿症:
血液中苯丙氨酸浓度μmol/L,是最严重的苯丙酮尿症类型,患儿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完全或者极度缺乏。
·中度苯丙酮尿症:
血液中苯丙氨酸浓度为~μmol/L。
·轻度苯丙酮尿症:
血液中苯丙氨酸浓度为~μmol/L。
07
治疗诊断一旦明确,应尽早给予积极治疗,主要是饮食疗法。开始治疗的年龄愈小,效果愈好。
1.低苯丙氨酸饮食
主要适用于典型PKU以及血苯丙氨酸持续高于1.22mmol/L(20mg/dl)的患者。由于苯丙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完全缺乏时亦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因此对婴儿可喂给特制的低苯丙氨酸奶粉,到幼儿期添加辅食时应以淀粉类、蔬菜、水果等低蛋白食物为主。饮食控制至少需持续到青春期以后。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使血中苯丙氨酸保持在0.24~0.6mmol/L,患儿可以在低苯丙氨酸食品喂养的基础上,辅以母乳和牛奶。每毫升母乳含苯丙氨酸约40mg,每30ml牛乳含50mg。饮食治疗的副作用主要是其他营养缺乏,可出现腹泻、贫血(大细胞性)、低血糖低蛋白血症和烟酸缺乏样皮疹等。
2.BH4、5-羟色胺和L-DOPA
主要用于BH4缺乏型PKU,除饮食控制外,需给予此类药物。
08
预防措施避免近亲结婚。开展新生儿筛查,做到早期发现,尽早治疗。对有本病家族史的孕妇,必须采用DNA分析或检测羊水等方法,对其胎儿进行产前诊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