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7/9 11:17:00
年6月27号,在医院-医院的康复科,我开启了真正临床意义上的实习之旅。所有的实习生都会在康复科不同的科室轮转学习,医院里的老师都很和蔼亲近,教了我们很多临床思路与技术,让我们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实习生渐渐向思想成熟的专业治疗师靠拢。时间在忙碌的状态中总是过得很快,眨眼间我实习也快4个月了。我想,到目前为止,让我对康复这一理念感触颇多的是在儿康学习的那两个月里。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小孩,大概是觉得每个充满纯真的小孩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吧。当我去儿康学习的第一天,看到那么多早产儿、脑瘫儿以及孤独症儿童等的时候,我心里颤抖了一下,一时半会我都仍不能接受原来这世界上还存在着那么多与正常小孩"不一样"的小患者的事实。看到那些爸爸妈妈抱着自己小孩不停地去各个科室做治疗,一项接一项,时间安排地非常紧凑,真的很同情也很心疼父母为孩子奔波的辛苦劳累。我想作为康复科的一份子,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帮那些有功能障碍的患儿做有效的治疗,让他们早日康复。我记得当时我在电疗室为那些患儿做电疗的时候,常常会听到家长们在互相倾诉自己孩子得病治病的过程,其中有一个快1岁的脑损伤婴儿(合并有心脏问题),从他出生到现在的治疗费用已经超过一百万,我听到真的非常震惊,但震惊过后的更多是无尽的感动,尽管这对父母为了给孩子做治疗已经到了倾家荡产、穷苦潦倒的时刻,他们都仍不想放弃孩子,甚至他们不会放弃对孩子治疗有帮助的任何一丝希望。父母的爱太伟大了,这让我更加学会了感恩。还有一个6岁的脑瘫小孩,情况很严重,从生病之后照顾他的一直是爷爷,他的父母已经放弃治疗放弃他了,可是爷爷不想放弃孙子,一直带着他去做治疗,无论多累爷爷都不抱怨,对孙子永远都是满满的慈祥与爱意。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儿康还有很多,一方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无尽的爱,另一方面更是体现了康复疗法对功能障碍者的重要性。事实证明,坚持康复治疗的患者是对的,康复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新的生活希望。我记忆比较深刻的是一个3岁的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主要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因病变部位在大脑深部基底核锥体外系统,上肢损害一般会重于下肢。在患儿活动时,常发现某些动作夹杂着许多多余的动作,四肢及头部在不停地晃动,而自己没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而且徐动型脑瘫的症状常伴有语言障碍,吐词不清,但智力多无明显异常。由于上肢和语言障碍,故属于独立生活能力最难病型。但幸好他的家人在早期就已经意识到康复的重要性并积极介入了康复治疗,该患儿3岁,也快做了3年的康复治疗,他现在已经能自己独立走路,对于四肢的不随意运动明显有一定的控制能力,生活部分自理,相对于其他还不会走路,生活需全辅助的6、7岁的徐动型脑瘫患儿,他真的已经收获了莫大的进步。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因车祸导致失音以及偏瘫的6岁患儿,在经过积极的言语康复治疗后,她终于又发出声音了,第一个有意义的声音就是"ma",当时我们听到之后真的很开心,之后她慢慢学会了说"好""泡泡"等一些简单的词。我相信只要她坚持做治疗,语言方面一定会很快就康复起来。2个月的儿康实习(分别轮转了电疗室-言语治疗室-作业治疗室-感统室-运动室)很快就过去了,让我对儿童康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虽然独立评估患者和独立制定治疗方案的操作机会比较少,但跟着各个老师不断学习和探讨,还是收获颇多,最大的感触是康复见真情以及康复治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我相信那些有着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的患儿,只要坚持康复,不放弃治疗,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上帝一定会为他们打开生活的另一扇窗。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