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里经常会有高危儿家长问,我的宝宝是脑瘫吗?我该怎么办?去看哪个医生可以诊断?
其实脑瘫并不能在1岁半或者2岁之前明确诊断,那如何在小月龄的时候评估和预测脑瘫风险呢?这时候我一般会建议小于5-6个月的宝宝去做GMs检查。
什么是GMs?这个名词对于初入康复圈的新手妈妈来说会非常陌生。GMs是一种针对新生儿和小婴儿的神经运动评估方法,中文名为: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适合的月龄是妊娠9个月的胎儿-出生后5-6个月。评估方式是用摄像记录自然状态下宝宝的全身动作,然后经过系统培训有经验的医生分析视频得出报告,评估方式无创且安全实用,对于高危儿是否会发展为脑瘫,具有比较准确的超早期预测功能。
GMs的价值在于比其他检查手段更能在超早期识别脑瘫高危儿,从而能在超早期对高危儿进行有效的干预。
浅读GMs(01)-GMs是什么?
拿到GMs的报告,家长可能会被上面的英文简写的专业词汇所疑惑,不知道是不是正常。那这里我们对报告结果进行一下解读:
正常的GMs结果:
早产时期全身运动和扭动运动正常,显示的是N。不安运动正常,显示的是NF。拿到这样结果的宝宝,未来发展为脑瘫的可能性较小,可以极大程度缓解早产、窒息等高危儿家庭面临的焦虑。
浅读GMs(02)-正常GMs发育历程
异常的GMs结果:
足月前GMs和扭动运动阶段(早产儿、足月儿、生后6-9周龄):
PR(单调性扭动运动):属于轻度异常,宝宝连续动作顺序单调,不同身体部位运动失去了复杂性。得到这个结果的宝宝应进行早期干预,并多次随访。有不少孩子会在不安运动期表现正常。
CS(痉挛-同步性扭动运动)、Ch(混乱性):属于明显异常,其中CS表现为运动僵硬、失去正常的流畅性,所有肢体、躯干肌肉几乎同时收缩放松。出生后数周内连续多次表现为CS的异常GMs,是目前在功能表现上最为准确早期预测痉挛型脑瘫的特异指标。
浅读GMs(03)-异常GMs之PR和CS
不安运动的阶段(足月后9-20周龄):
F-(不安运动缺乏)、AF(异常性不安运动):不安运动是一种小幅度、中速度的细微运动,会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不安运动缺乏就是没有这种不安运动出现。扭动期持续多次结果为CS的孩子,一般不会存在正常的不安运动,对中枢神经损害,尤其是脑瘫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浅读GMs(04)-异常质量的GMs之F-
拿到正常报告的家长们是不是舒了一口气,觉得孩子完全就是正常了。其实也不一定是,如果GMs结果正常,但是还是伴有发育落后的临床表现的话,这个结果只能说排除了大部分的脑瘫概率,但是不能排除未来智力发育落后或者轻度发育迟缓的可能性。还是需要及时进行干预的。
拿到PR报告的孩子应该及时进行干预,并多次随访GMs,有部分孩子会在不安运动表现正常,然后继续随访到孩子临床发育完全正常。
拿到CS、Ch、F-或者AF结果的孩子家长切莫被异常的报告所打倒,应及时调整好心态,立即进行早期干预、康复训练和随访,尽可能将脑损伤的后遗症降到最低,尽可能的提高孩子的能力,要知道每一份努力就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希望。临床也有不少孩子经过早期干预未来恢复的很不错的。
其中需注意的几点:
1、由于GMs依靠经系统培训的专业医生通过视觉主观判断GMs运动质量,如果经验不足可能会造成一些误判情况出现,所以建议尽可能的通过经认证的专业团队多次随访GMs,将误判风险降到最低。较靠谱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