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女孩
重症脑瘫
看到孩子躺在床上痛苦挣扎的那一刻
小编的眼泪再也止不住
……
面对孩子的痛苦、父母的坚持
看我院医务人员如何为她开启康复之路
新年伊始,我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就迎来一位重症脑瘫女孩。该患儿3岁7个月,年11月因重症病*性医院ICU救治1月余,年2月12日转入我院。
病情回顾
该患儿经魏蓉美主任检查,确诊为重症混合型脑瘫、左侧髋关节脱位,伴有智力障碍、吞咽障碍、语言言语障碍、关节挛缩等多种严重的合并症,其病情重,病程长,身体状态非常差,无任何自主运动功能,轻轻触碰其任何部位即引发全身的病理反射及异常姿势,只能被动躺在床上。随着病情进展及肌张力的增高随时可能出现骨折、关节脱位、窒息、癫痫等严重并发症,这种情况康复训练很难有进步,但是家长坚持要求尽最大可能训练,这样一例棘手的患儿,对儿童康复科的医务人员来说是一项挑战,更是一种责任。
科主任带队,全面、细致剖析。
魏蓉美主任详细评估了患儿各项功能,并与患儿家长反复沟通强调:脑干是人体生命中枢很重要的部位,该儿损伤部位在两侧基底节和脑干,病情危重很容易出现生命危险,一旦再次出现问题很难治疗,即便进行康复,后期疗效也不容乐观。
面对希望如此渺茫的艰难抉择,家长毫不犹豫,坚决选择留下康复。他们对孩子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必须做出%的努力和突破,创新治疗方法,力争在治疗重症脑瘫的康复道路上迈上新台阶。
治疗师长牵头,改革、创新并进。
为使该患儿的康复治疗方案更具有针对性和成效性,魏主任亲自带队,立即成立危重疑难病例讨论QC小组,刘智妹治疗师长牵头,系统梳理该儿病史、临床症状、存在问题,并制订康复训练方案。
传统的“一对一”康复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对该患儿起不到实质性的治疗效果,经过反复商讨和研究,打破传统训练思维,提出了“二对一”治疗模式以及“上下肢同步、抗痉挛、向中线位活动的对角螺旋”训练方案。
点滴进步,欣喜若狂。
在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训练频次的情况下,结果令人欣喜,在训练过程中竟然有效抑制了患儿的病理反射及异常姿势。除了运动训练外,依照ICF-CY理念,还增加了智力训练和吞咽功能训练,以提高其主动吞咽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减轻病痛。
俗话说,“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康复是场马拉松,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和努力,不仅仅考验患儿,更考验家长的毅力。就这样过了些许日子,原先瘫卧在床的那双小手有了微妙的变化,右上肢可以小幅度抬起来抓物了!
年迈的爷爷和瘦弱的妈妈跪坐在孩子身旁,一边逗引着孩子,一边帮治疗师们擦拭着密密麻麻的汗珠,家长们那一声声“谢谢!”,治疗师那一声声“宝贝真棒!”,再多的辛苦和付出都汇聚成同一个心声——不抛弃,不放弃,爱,一直在康复路上。
每天一小步
总有新高度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康复科项目介绍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开展项目介绍:
小儿神经发育学评估;
高危儿早期筛查与干预;
运动障碍:脑瘫、发育迟缓、脑炎后遗症、周围神经病、臂丛神经损伤、迟缓性麻痹等;
心理行为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障碍、语言障碍、构音障碍、感觉统合失调、学习困难、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抽动障碍等;
其他:基因突变、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
推荐阅读:
贴心服务│我院产科VIP床位预约攻略
妇幼科普│胎儿超声,需要注意这些时间节点,请收藏!
妇幼科普│四维彩超,穿越时空与宝宝相见……
妇幼科普│流感or非流感?血常规规律帮您来判断!
贴心服务│超实用,孕妇产前需要准备什么?
妇幼科普│流感还是川崎病?小编带您来分清!
供稿:儿童康复科
编辑:组宣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