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疾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篇文献一个病例认识一个罕见病脊髓小脑
TUhjnbcbe - 2021/1/30 4:40:00
“罕见病的患者很罕见,认识罕见病的医生更罕见”。罕见病病种繁多、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但因其发病率极低,临床少见,所以容易被误诊或者漏诊。今天我们通过一篇文献+一个病例的方式来认识一个累及神经系统和眼部的罕见病—脊髓小脑共济失调7型(SpinocerebellarataxiaType7,SCA7)。SCA7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等,眼部主要表现为锥杆细胞营养不良。SCA7发病年龄为6个月至60岁,50岁之前外显率为95%,其致病基因已被定位及克隆,并已证实基因编码ATXN7外显子CAG重复序列扩展突变为致病原因,异常扩增CAG编码的多聚谷氨酰胺的扩增导致蛋白错误折叠,在中枢神经系统及视网膜等部位的神经细胞内形成泛素阳性核内包涵体,并且产生选择性细胞*性作用而引起。该病子代CAG重复序列增加,因此子代发病年龄多较父代提前,这种遗传早现现象在父系遗传更为明显且可具有独特表型。本篇文献报道了一例SCA7表现为隐匿性*斑营养不良的病例,患者为52岁女性,5年前开始出现步态不稳及构音困难。患者的父亲患有小脑萎缩,弟弟有类似疾病,家系图如下:患者MRI提示轻度小脑萎缩。基因检测显示ATXN7基因内CAG拷贝数为39(正常值为36以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右眼20/66,左眼20/。双眼体查眼前节、眼底及FFA未见明显异常。自发荧光显示双眼*斑中心异常高荧光,多焦ERG提示双眼*斑区功能降低,ERG提示整体视网膜功能大致正常。OCT显示双眼中心凹厚度稍变薄:右眼μm,左眼μm。*斑中心凹下椭圆体带(EZ)和嵌合体带(IZ)信号不连续,并且中心凹下的外核层也较其他部位变薄。视野显示双眼中心暗点(见下图)。因本例患者表现为隐匿性*斑营养不良,因此作者筛查了隐匿性*斑营养不良最重要的候选基因RP1L1,结果是阴性的,更支持此例患者的致病原因为SCA7。从这一病例也说明,对于小脑共济失调的患者,眼科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不能局限于常规体查,需要联合多种检查手段,才能帮助明确诊断。参考文献:

ParkJY1,WySY1,JooK1,WooSJ1.Spinocerebellarataxiatype7withRP1L1-negativeoccultmaculardystrophyasretinalmanifestation.OphthalmicGenet.Jun;40(3):-.doi:10./...

点评

医院

邹绚

SCA7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其发病率估计大约为百万分之一,眼部的表现主要以累及*斑为主,轻的可以仅仅表现为轻度视力下降,*斑轻微病变(如本例患者);重的可以表现为重度锥杆细胞营养不良,视力完全丧失。通常典型的病例*斑表现要比此例患者范围更大而且程度更重。而且由于此病在传递过程中异常碱基拷贝数逐代增加,因此疾病严重程度也是逐代加重。拷贝数接近临界值时,患者老年时才发病,而且症状很轻,此后每代发病年龄可提前20年左右。严重的在2岁以内就可丧失运动能力和视力,而且家族中往往有多名患者,因此对家庭的打击是很大的。此病基因检测方法相对比较特殊,对于有家族史筛查阳性的患者可以指导生育,避免后代发病。而且通过基因沉默的方法(眼部通过玻璃体腔注射),可以使得异常表达的蛋白减少,减轻患者的全身和局部症状,将来有可能应用于临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ixun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篇文献一个病例认识一个罕见病脊髓小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