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以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为主的症候群,继发骨骼和肌肉相关问题,需要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以满足机体终生健康,这也决定了脑瘫患儿康复是一项长期性艰难性艰巨性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家庭康复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脑瘫患儿在良好的照顾下,保持正确的姿势可有效预防关节挛缩变形,减少肌肉骨骼畸形,改善粗大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家长知道对患儿进行姿势管理至关重要。
一、抱姿
正确抱姿:孩子多数时间由家长抱着,对其应该根据病情,采取正确的抱法,以促进头部、躯干的控制能力,纠正孩子的不正常姿势。
抱的原则
1.家长每次抱脑瘫患儿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便使患儿有更多时间进行运动康复等训练。
2.抱患儿时要注意抑制其异常姿势,使患儿头、躯干尽量处于或接近正常的位置,双侧手臂不受压。
3.怀抱患儿时,应避免他面部靠近抱人胸前侧,防止患儿丧失观察周围环境的机会。
抱姿--痉挛型
让孩子坐或卧于床上,双腿分开,先把孩子蜷起来。呈屈髋、屈膝状态,然后把他抱起来,与母亲面对面的放在胸腹前,孩子的双腿分放于母亲身体两侧,双手抱住母亲颈或肩,头可以枕在母亲肩上,也可以与母亲面对面,这样抱法的关键在于把孩子的双腿分开,髋、膝关节屈曲,这样可纠正痉挛性脑瘫孩子的双下肢硬性伸展、交叉及尖足等异常姿势。
抱姿——不随意运动型
让孩子俯卧于床上,母亲左手伸在孩子的腹下将其从床上抱起,同时右手从孩子的腘窝处把孩子的双腿压向其腹部,使孩子成屈髋屈膝状态,然后将其抱向母亲胸前,使孩子的头、背靠在母亲胸前,双手放在身体前方中线处。母亲利用下颌、上臂或肩部来控制孩子的头部,使头部处于中间位置,并且略向前倾。此抱法的关键在于孩子的双手、双腿尽量并拢、屈髋屈膝。双腿尽量压向腹部,头颈、躯干略向前倾。这样可以抑制手足徐动孩子的角弓反张、非对称姿势、并促进头颈的稳定性。
抱姿——软瘫型
抱软瘫患儿时,同样要使他头、躯干竖直,抱时用双手托住患儿臀部,使其背部依靠在抱者胸前,以防患儿日后发生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也有利于训练患儿正确的躯干竖直姿势。患儿仅头和躯干的侧面得到依靠的抱着,由于患儿身体获得的支持面积小,有助于自己逐渐学会维持自控能力。
抱姿-----头控差
头控差而双手能抓握的患儿,可令他用双手抓住抱者的衣服或钩、搭抱者的肩、颈部。在患儿肩部给与扶持,以提高稳定。
二、睡姿
正常患儿可以随心所欲的躺在床上,而小儿脑瘫患儿由于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头很难摆正位,常常是倾向一面,并且头紧紧的贴在枕头上,长久的保持这种姿势将会发生脊柱关节的变形,所以不良的睡姿会影响小儿脑瘫患儿的正常发育。
睡姿——痉挛型脑瘫侧卧位
1.痉挛型脑瘫患儿睡眠不宜长期采用仰卧姿势,以防加重肌肉痉挛,痉挛型患儿一侧卧位姿势较好,这种姿势不仅令痉挛肌肉的张力得到改善,也有利于动作的对称。
2.侧卧位不仅有利于痉挛肌肉张力得到改善,亦有利于动作对称,但双腿之间要夹一小软枕头,以免双下肢过紧引起内收肌张力过高。
睡姿----痉挛型脑瘫仰卧位
如肌张力亢进患儿,常常出现角弓反张及身体各部位姿势不对称的现象,可将床垫的上下部分垫高,两侧亦垫起,形成一凹窝,使患儿卧于中间,要确保仰卧位时,头部在中线位,双手放到胸前。
睡姿——痉挛型脑瘫俯卧位
对于患儿仰卧位时容易出现耸肩屈肘,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长期这样会导致这种姿势硬性固定的危险。对屈曲性痉挛重的患儿,让他俯卧位睡,在其胸前部放一枕头,使其前臂向前伸出,当患儿头能向上抬起或能转动时,可以去掉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