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免费
1、家长将患儿从仰卧位拉起到坐位时,握住患儿的双上肢,强化头部的前方屈曲,使手接近面部,上肢呈屈曲内收,促通头的矫正反应,增加腰腹部肌群的协同收缩。
2、患儿取坐位,家长位于后方,控制患儿双上肢使其伸展,外旋,尽可能达到颈部和躯干的充分伸展,促通头部的矫正反应。
3、患儿取坐位,家长位于前方控制患儿的上肢,使伸展的上肢外展,头部和脊柱抗重力伸展。使患儿头部产生屈曲与回旋,促通头部立直。
4、患儿坐于球上,家长扶持患儿的骨盆、肩等部位。将球向前滚动,使患儿身体出现前额,头向垂直方向竖直。促通头的竖直,头的矫正,躯干的矫正及平衡反应。
二、运动障碍型脑瘫上下肢运动康复
上肢和手的保护性伸展反应。上肢的保护性伸展反应终身存在。并不只是以支持和支撑体重为目的,而是作为重要的保护反应之一,在头部、四肢失去平衡的时候,调整自律反应。
1、患儿俯卧于球上,双手向下支撑于桌子上,家长控制其骨盆处,促通上肢前方保护性伸展反应,提高抗重力伸展活动的控制能力,增加肩胛带的稳定性、上肢的运动性及充分的支持性。
2、患儿坐在床上或大球上,家长双手控制患儿一侧上下肢,保持左上肢伸展、外展。促通右上肢伸展及上肢侧方保护性伸展反应。
3、患儿侧坐位,家长用左手伸展胸椎,右手扶住患儿的左手,使其向后方伸展。促通后方保护性伸展反应。
4、患儿坐于大球上,家长在其后扶持双侧骨盆,使之坐稳。左右滚动大球,促通矫正反应、坐位倾斜反应各方向上的保护性伸展反应。
下肢的支持性。运动障碍型脑瘫患儿在兴奋时会产生因不随意运动而致的身体的扭转,难以维持原有姿势,促通立姿势发育不仅限于立位本身,而要诱发立位以外的各肢位上的平衡反应及为其他体负荷体重做准备。
1、患儿膝立位,家长位于患儿的前面。双手握住患儿的双手外旋,跪站起来,也可以托其臀部帮助患儿站起,促通膝立位的保护性伸展反应,为起立做准备。
2、患儿从膝立至单膝立位,家长位于患儿的前面。a.控制患儿双手,使其将重心转移到左侧,将患儿的右手上举,右下肢随之抬起;b.若使左下肢也抬起,可将重心转移到右侧,左手赂前拉或向上带,左下肢便可抬起,促通膝立位向单膝立位的转换,促通单膝立位的保护性伸展反应。
3、对于立位尚不稳定的患儿,可将三角垫高的一面在下方竖立起,小儿站在其后方,前面放一小桌或木箱,上面放有玩具,小儿可以以三角垫为支持物站立玩耍完成支持立位。
4、患儿双手扶住物体,双下肢慢慢站起。膝关节略弯曲的情况下,做前后重心转移(向前、向后)的动作。因为不随意运动型患儿重心会比较靠右,所以可让他稍微向前。
5、家长面对患儿,患儿取直立位双手放在家长的肩上,家长控制患儿膝关节的外侧面。令患儿慢慢向下蹲,再慢慢地立起,进行反复的蹲起练习,在姿势对称的情况下增加膝关节的控制能力。
6、患儿坐在凳子上,躯干前屈,双下肢从屈曲到伸直,整个身体呈立位。家长控制患儿的膝关节,向外展外旋的方向引导患儿将髋关节处于中立位。若患儿立位站起后,身体前倾,身体重心在足的前方,家长控制患儿的膝关节向后方诱导,使穗重心后移,达到从椅坐位到立位的姿势保持。
----------------------------
这是一个小编自己做的订阅号
(医院和机构)
是一个有爱和温暖的课堂
她喜欢收集各类康复训练育儿知识
写写感触,传播正能量
来鼓励帮助那些特殊的家庭和孩子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