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拇指内扣
总有不少家长问“我家宝宝老是攥着拳头正常吗?”“抓东西的时候可以打开但是平时都握拳正常吗?”“拇指内扣是不是脑瘫了?”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拇指内扣都是脑损伤的表现,让我们来全面了解一下拇指内扣:
首先我们需要将拇指的内收、屈曲与拇指内扣区分开来。
拇指内收、屈曲宝宝从出生开始,手部的动作尤其是拇指的姿势有个逐渐发育的过程:
新生儿期宝宝握持反射存在而出现反射性强握,握拳状态为拇指在其他四指之内的紧握,即拇指内收,若被动地强行使之张开可感到有抵抗。拇指可见屈曲和半伸展的模式中的任何一种,但不固定。
上图为新生儿的拇指内收
到了2个月左右,宝宝两手时而从握拳状态下张开,张开的时间逐渐增长,紧张性握持反射逐渐减弱或消失
上图为2-3个月宝宝的拇指屈曲
3个月左右宝宝的紧张性握持反射完全消失,手开始张开。将玩具放入小儿手中时可握住,并偶尔可拿向口边。
上图为3-4个月宝宝的手指状态
拇指内扣拇指内扣又称皮层拇指征,一般特指拇指内收横过掌心,且不自主打开,提示上神经远损伤。需要说明的是,皮层拇指征不单是脑瘫儿童特有,成年人在经历颅脑损伤后也可能会出现皮层拇指征。这是真正意义上异常的拇指内扣。
宝宝握持反射一般会在4-6个月消失,所以对于3个月内正常的婴儿握拳、拇指屈曲、内收不要过分紧张,只有当这一现象长期存在,一直保持拳头紧握而且不能自主打开,才可能预示上运动神经元有损伤。
拇指内扣(皮层拇指征)的特点1、拇指内收过掌中线。
2、不能自主打开。拇指内扣的紧,掰开拇指时能感受阻力且掰开后拇指会回复到内扣状。若宝宝在抓物时能打开拇指,就不用太多担心。
3、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异常。宝宝上运动神经元有损伤,除了皮层拇指征之外一定会有其他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例如肌张力的增高、异常的神经反射发育及原始反射残存等。
上图为拇指内扣的手指状态
注意要点若发现宝宝存在拇指内扣(皮层拇指征)的情况,应尽快就医诊断,及时干预,为脑损伤宝宝争取康复时间。
虽然部分宝宝通过评估排除拇指内扣(皮层拇指征),但长期存在内收、屈曲等情况,进而影响了抓握和精细运动的发育,这时候依然建议家长密切随访宝宝的神经发育水平,必要时候介入干预。
本机构线下全面评估如有需求可添加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