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二抬三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十站周会走”。
这些俗语也不是没有道理,事实上:如果宝宝在抬头、翻身、坐起、滚爬等方面的发育进程远远落后于同龄宝宝,这很可能就是早期儿童脑瘫的警讯。
据相关数据粗略统计,小儿脑瘫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大约平均为新生儿的千分之二,在我国根据年的流行病学统计报告脑瘫发病率为千分之2.48,这意味着,每个孩子就有2-3个孩子患小儿脑瘫。据此估算,我国14岁儿童中,脑瘫患儿约有万;按每年万新生儿数量估算,每年新发生脑瘫约4-6万。
小儿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导致的“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小儿脑瘫治疗的关键取决于能否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孩子的父母在早期能够发现小儿异常情况是至关重要的。
脑瘫早期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呢?
1、身体发软:这是肌张力低的表现,在一个月时如细心即可发现。如果孩子三个月俯卧位还不能抬头,六个月还不能翻身,八个月还不会坐,怀抱小孩时孩子软塌塌的撑不起来,家长即要高度重视。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高的表现,在一个月时也可发现。如果给孩子换尿裤或者把尿时分腿困难持续存在,则孩子肌张力高可明确诊断。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排除听力障碍后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4、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
5、头不稳定:孩子4个月了俯卧仍不能抬头或抱起时头不能竖直或摇摆不定,往往是脑损伤的标志。
6、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运动发育落后,而发育落后是脑瘫的表现之一。另外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有时也是脑瘫早期的症状。
脑瘫患儿不同年龄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
新生儿期:动作减少,吸吮无力。喂养困难,常吐奶或溢乳。体重增加缓慢,不哭或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易惊吓,好打挺。
1—3个月:不凝视、不追视、不会微笑,头不能直竖或歪向一侧。俯卧位不能抬头。上肢不能支撑躯干。拇指内收,手握拳。
4—5个月:表情呆滞,不会认人,逗玩时反应迟钝。不伸手抓物,不会翻身。
6—7个月:不会拱腰坐,肢体僵硬或松软,上肢后伸,扶站时足尖点地,足外翻、足内翻,交叉步态。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了上述临床表现时,医院就诊,以免延误诊断,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而遗恨终生。
脑瘫的早期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或漏诊,多数在1岁后不能站立行走才来就诊,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因此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同时加强围产期保健,对于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定期随访,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早干预,一旦确诊为脑瘫更应及早开始综合康复治疗,年龄越小,康复有效率越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