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脑瘫患儿躯干运动障碍运动疗法之牵伸训练
TUhjnbcbe - 2020/12/26 1:51:00
北京著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运动疗法也称训练疗法

是依靠使用器具

或者不使用器具的运动治疗疾病的疗法

根据疾病的特点和儿童的功能情况

选用合适的功能训练方法对儿童进行运动训练

实施起来简便易行

能够防止疾病发展

促进患儿身心功能恢复

来源︱霁康传媒

治疗原则

痉挛型四肢瘫和重症痉挛型双瘫的患儿,其全身处于屈曲、内收的痉挛状态,临床上可见患儿躯干被固定于病态的、整体屈曲的姿势模式和运动模式(图1)。

▲图1-头颈、躯干无力性前屈

对于此类患儿的治疗的原则是:

①进行适当的牵伸训练手法,抑制颈部和躯干部的前屈模式。

②促进躯干抗重力伸展活动,增加患儿本身的自发运动量。

③牵拉四肢使之离开躯干,在促进脊柱伸展活动的同时扩大肩胛带和骨盆带的活动范围,抑制肩胛带和骨盆带的异常模式。

④促进体轴回旋,破坏整体姿势、运动模式。

⑤增强腰腹部肌肉的力量,促进躯干伸展竖直,保持身体力线的垂直。

通过上述治疗训练改善运动的内容与质量,从而提高患儿对姿势与运动变化的适应性。

牵伸训练

01

侧卧位牵伸训练

操作方法1

适应范围:主要用于髂腰肌和最长肌等肌肉紧张性增高的患儿。

操作方法:患儿侧卧位,如果有脊柱侧弯时则将凹侧向上,并在躯干的下方放入毛巾或者滚简用以矫正侧弯。治疗师坐于患儿背侧,一只手握持患儿的髂骨部位,使骨盆带向后方回旋。另一只手放患儿的胸廓部位并向前方推之,使躯干回旋。然后更换为相反方向的侧卧位,进行另一侧的操作,操作部位相同,但使骨盆和胸廓两部位回旋的方向相反。

作用:这一操作可使髂腰肌、最长肌被伸张,同时可活化对侧的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可以使躯干在翻身运动中容易回旋。

操作方法2

适应范围:主要用于腹外斜肌等屈肌紧张性增高,使躯干以屈曲占优势的患儿。

▲图2-侧卧位上躯干牵伸训练操作方法2

操作方法:患儿侧卧位,治疗师用一只手握持其上方的骨盆处,将骨盆向前方回旋后予以固定。另一只手握持患儿胸廓部位,向后方牵拉使之向后方回旋(图2)。

作用:使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等屈肌得以伸张。

操作方法3

适应范围:主要用于偏瘫有患侧身体侧方假性短缩的患儿,促进其伸展活动。

▲图3-侧卧位上躯干牵伸训练操作方法3

操作方法:患儿侧卧位,患侧在上方。治疗师跪坐于其身体后方。用一只手握持其上方的骨盆处,另一只手握持腋窝处。两手沿患儿的身体长轴向头和足两个方向相向用力牵拉,使该侧的躯干侧壁得以牵伸,使短缩的躯干伸长(图3)。也可以在治疗师的腿上或球上进行。例如,将右侧偏瘫的患儿放在左下肢上,呈右侧在上的侧卧位,用右侧下肢压住患儿的双下肢,进行上述在床上的一系列操作。

02

俯卧位牵伸训练

操作方法1

适应范围:主要用于腹外斜肌、腹直肌、髂腰肌等屈肌紧张性增高,使躯干以屈曲占优势的患儿。此操作也可以使臀大肌得以牵伸。

▲图4-俯卧位上躯干牵伸训练操作方法1

患儿俯卧位,双下肢伸展、外展、外旋。治疗师跪坐于其两足之间。两手握持患儿的两肘部,向后上方牵拉,使患儿的胸、腹部离开床面,躯干成为伸展状态(图4-左)。也可以在大球上进行,治疗师在其后方,压住其外展、外旋的双下肢,牵拉其两上肢向后方,并诱导患儿协力向上抬起身体(图4-右)。

操作方法2

治疗师在患儿侧方,首先将患儿两上肢从胸下面拉出来,然后将肩和胸部抬到一定的高度。并使髋关节与下肢伸展,骨盆紧贴床面,形成躯干部后屈、全身伸展的姿势(图5-左)。

▲图5-俯卧位上躯干牵伸训练操作方法2

必要时,治疗师可给其骨盆加压,确保髋关节和下肢伸展。或者治疗师抬起患儿的双肩,使其胸部离开床面(图5-右)。在这两种姿势上鼓励患儿抬头和将体重支持在两下肢上,可以促进抗重力伸展活动。这样操作牵伸了背肌使躯干屈肌弛缓,有利于躯干的伸展。最重要的是,这样操作可以发展斜方肌的力量。

操作方法3

▲图6-俯卧位上躯干牵伸训练操作方法3

将处俯卧的患儿头和下肢分别置于两个直径较大的滚筒之上,使躯干成为上方凹的姿势,用过伸展抑制屈曲模式(图6)。

操作方法4

▲图7-俯卧位上躯干牵伸训练操作方法4

治疗师可用自己的前臂压住患儿的躯干,向前上方牵拉两上肢,使胸部离开床面(图7-左)。当患儿屈曲痉挛减轻后,也可以在其前方向前上方牵拉两上肢(图7-右)。这样的操作可以抑制屈曲模式,促进伸展模式。同时,还可以牵伸背阔肌、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

操作方法5

▲图8-俯卧位上躯干牵伸训练操作方法5

可在球上进行俯卧位牵伸,主要针对小龄患儿。治疗师将患儿置于球上俯卧位,用自己的上肢控制其骨盆和下肢,使之呈伸展位。然后牵拉患儿的双上肢并抬向上方,使胸部离开球面,保持这一姿势5分钟以上。期间可以前后、左右滚动球,让患儿体验体重移动的感觉(图8)。

操作方法6

▲图9-侧卧位上躯干牵伸训练操作方法6

对于大龄患儿治疗师可以压住处于俯卧位患儿的两下肢,向后牵拉患儿两上肢,逐渐地将患儿拉起(图9)。这样还可以使肩胛带内收,对有外展的患儿可同时抑制肩胛带外展。

03

仰卧位牵伸训练

当患儿表现为伸肌过度紧张,以伸展模式占优势时,可以进行在仰卧位上对伸肌的牵伸训练,即通过手法操作使患儿成为全身屈曲的模式,以伸肌的屈曲抑制其伸展,临床上常用的“抱球”训练就是可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操作方法。

以上内容摘编自

《小儿脑性瘫痪运动治疗实践》

扫码享优惠

?

其他好书推荐

《脑瘫儿童家庭康复与管理》

戳图片了解详情?

扫码享优惠

?

更多专栏,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瘫患儿躯干运动障碍运动疗法之牵伸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