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晚发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1例报告
TUhjnbcbe - 2020/12/18 1:14:00

文章来源:临床神经病学杂志,,31(3):,

作者:杨绍婉,梁志刚,李敏,窦连伟,孙旭文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是具有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加重的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及眼球运动障碍等。现报道的SCA亚型多达40种,其发病年龄及临床症状多相互重叠,仅依据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明确分型较为困难,基因检测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本文报道1例确诊为晚发型SCA3型(SCA3)的病例如下。

1病例

男,66岁。因“双下肢走路不稳10年,加重半年”于年11月11日入住我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走路不稳,偶有跌倒,夜间症状较重,半年后症状缓解。曾出现一过性精神异常、睡眠障碍,10d后症状消失,期间病情稳定。4年来患者四肢末端麻木,一直未诊治。近半年患者自觉走路不稳加重,于年6月1日至我院门诊就诊,EMG示右下肢神经源性损害;诊断为“周围神经病”。给予“维生素B1、甲钴胺、叶酸”治疗,症状无缓解。此次为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

查体:神志清,言语流利。左侧指鼻试验不准,双侧跟膝胫试验不准,Romberg征(+),向后倾倒,宽基底步态。四肢腱反射(+),双侧Babinski征(+)。双下肢震动觉减退。

实验室检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52mmol/L,维生素Bpmol/L。

EMG:右下肢神经源性损害。

头颅MRI(图1):双侧额叶脑白质内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小脑沟回略深。

颈椎MRI:C5-6、C6-7椎间盘膨出,颈椎轻度退行性变。

胸椎MRI(图2):胸椎管未见狭窄,胸髓矢状径4.5~5.5mm,萎缩变细,髓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SCA3相关基因的CAG重复数分别为27次(正常范围)及66次(全突变范围),符合SCA3的基因突变特征。SCA1、2、6、7、12、DRPLA相关基因的CAG重复数均属于正常范围,其中SCA2、SCA7仅检测到一种等位基因,未发现异常的等位基因。SCA3诊断明确。给予丁苯酞、辅酶Q10、维生素营养神经治疗,患者症状平稳出院。出院后随访3个月,患者病情平稳,日常生活可自理。

2讨论

SCA是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中SCA3是最常见的亚型,占20%~50%。SCA3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主要临床表现有共济失调、构音障碍、面舌肌肌束震颤、吞咽困难、饮水呛咳、锥体束及锥体外系症状。其致病基因定位于14q32.1,编码致病蛋白ataxin-3/MJDp。基因突变是CAG在染色体14q24.3-q32.1上重复扩增,正常等位基因CAG重复次数为13~41次,造成SCA3的CAG重复次数>56次。本例患者完善基因检测显示SCA3相关基因的CAG重复数为66次,属于全突变范围,符合SCA3的基因突变特征。该患者56岁起病,病情进展缓慢,66岁症状明显,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考虑属于晚发型SCA3。

SCA3的临床症状、发病年龄均与CAG重复数目有关。CAG重复次数越多,发病年龄越小,症状越重,具有遗传早现现象。本病多于中青年发病,临床主要以进行性加重的小脑共济失调、腱反射亢进或消失、周围神经损伤、帕金森样症候群、肌张力障碍、肌肉痉挛为特征。其他症状如眼外肌麻痹,面、舌肌肌纤维震颤也是诊断SCA3的临床症状依据。头颅MRI表现为第四脑室扩大,大脑半球皮质、脑桥、基底核、小脑蚓部的中度萎缩。本例患者慢性起病,10年前曾出现双下肢行走不稳及一过性精神睡眠异常,期间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本次半年前走路不稳症状加重,完善EMG示下肢神经源性损害,头颅MRI示小脑沟回略深,胸椎MRI示胸髓稍萎缩变细。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基因检测明确了SCA3的诊断。该患者家族史阴性,未能检测直系亲属的基因,推测该例患者可能是散发的晚发型SCA3,并考虑与CAG重复片段所在的等位基因具有多态性的特点相关。如果等位基因携带有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CAG重复数目(国外报道SCA3一般为48~51次),由于CAG重复片段的不稳定性,在下一代中CAG重复易发生新的突变致病,尤其是在父系遗传中更为明显。本病例不除外患者父亲携带有中间数目的CAG重复片段,建议患者后代男性家属检查SCA3基因,家属未同意检查,嘱患者观察病情变化,进一步随访观察。

SCAs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如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但无法阻止病情进展。基因治疗可能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但目前用于临床仍然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临床上主要以对已发病者进行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为主。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的进一步研究,对该病的认识会更加深入,找到更为可靠的方法对SCAs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中国卒中学会学术年会(CSA)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TISC)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晚发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