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一个极为热爱公益事业的姐姐打电话邀我,医院看望生病的小朋友,我很是响应。想象着,当孩子们看到我们的玩具、美食和爱意后,就会在苦痛中展开天真的笑脸。
同时我们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爱人和互助,于是都拉上了各自的孩子,医院。医院,老式楼所改造,墙面斑驳。
楼道里、小小的院子里,万国旗般晒满了尿布与衣物。走进病房区,一片哭号和呵斥的声音。上午的时间正是做康复的时候,孩子们躺在垫子上、床铺上,被家长摁着,被护工掰扯着,孩子发育不良的细小的腿和胳膊,已经扯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孩子大声哭喊着,涕泪四流。因为脑瘫的原因,口齿不清叫喊着。
我深深地被震撼了,站在那里不知道做些什么好,我觉得我手里拎的那点东西和这里所有的痛苦比起来,像一个笑话。
我给一个家长递上一些吃的和玩具,说:“给孩子吧,看看能不能让孩子的减轻痛苦”,这位爸爸刚帮孩子做完康复,满头大汗,眼神焦炙,仿佛一只铁板上烤着的鱼。他看着我,用胳膊粗暴地挡开了我的手,硬梆梆的说“不需要”。
我不怪他,他自己的孩子受着痛苦,他无能为力,他耗尽了自己的耐心,敏感而易怒,是我深深地伤害了他。
我羞愧地站在那里问自己:“你是谁,你为什么来这里,你来这里之前有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你带着几袋子吃喝,带着你健康的孩子,你是在干嘛?炫耀还是补刀?用别人的痛苦来教育你的孩子珍惜幸福?”
那一刻,我为我的无知和浅薄充满了羞愧。回来后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悲悯。
一、真正的悲悯是保护别人的尊严。
孟子曾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若是没有怜恤之心,简直不能称为人,但是,很多怜恤在没有尊重,不会关照别人感受的前提下,变成了一场自嗨的任性。
富兰克林是一个非常智慧的人,他和年轻的助手一道外出办事,来到办公楼的出口处时,看见远处有一位妙龄女郎一不小心跌坐在了地上。富兰克林一眼就认出了她是公司的一位女职员,她是平常很注重自己外在形象的女人,总是修饰的大方得体。助手见状刚要去扶她,却被富兰克林一把拉住,示意他暂时回避,于是两个人返回到了走廊的拐角处。后来,女职员环顾四周,掸去身上的尘土,很快恢复了常态走进了大楼。
助手不解,问富兰克林为什么不去帮他,富兰克林淡淡一笑,反问道,“年轻人,你难道就愿意让别人看到你摔跤那副倒霉的样子吗?”助手听后顿时恍然大悟。
做人,最智慧的悲悯是不动声色的善良。
二、真正的怜悯,是平等的对待
表达怜悯的那个人,仿佛身在高处,通过怜悯能够体验到自己的优越感,就是潜意识里对优越感的满足;而被怜悯的那个人,则在这样关系中,体会到羞耻感,而这种羞耻感又会正向强化他的自卑,从而让自己感受到愈加匮乏。
有部电影叫做《触不可及》,白人富翁菲利普在一次高空跳伞中发生意外,致使脖子以下全身瘫痪,余生只能在轮椅中度过。为了找到一个好的陪护,菲利普发布高薪招聘广告,来者众多。这些人大多都是给予他同情和怜悯。
你们猜他最终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选择了一个看起来没什么怜悯之心的黑人做陪护,这个黑人劣迹斑斑,不着四六。但是,黑人有一个唯一的优点,他并不会像对待一个病人一样对待他,也不会时时刻刻提醒他:“你是一个残疾人。”而且,这个黑人身处低谷,菲利普的理财和投资特长帮助了他,让他重新换了一种人生,获得了尊重和爱,两个人在彼此付出中,拥有了平等的友谊。
平等对一个人,太重要了,生命的本质对平等有着执着的追求,因为我们本来就共同享有着空气,水,阳光和爱。
四、真正的悲悯需要一些大情怀和大格局
真正的悲悯就如同写《红楼梦》的曹雪芹,整篇红楼没有看到他批评谁,没有用明显的憎恶来描写谁。即使薛蟠与王熙凤这样性格的人,我们只看得到他们的真实。这里面薛纵然荒唐,但是也看得到一种天真的可爱;王纵然果断狠辣,但是也漂亮能干。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面镜子,它说的,只是它看到的,并无粉饰与好恶,这对于一个由繁华入落魄的人来说,是何等的开悟,何等的慈悲。
在男尊女卑的年代,红楼梦是一本真正对女性充满了欣赏的的书。曹在前序里说,“我是一个不堪的人,但是我身边的女子皆是才华与美德与一身,我怎么能因为我埋没她们。”读来让人动容。
所以,正因为它的特别,它的悲悯,它的情怀,成就了千古流传的巨著。
怜悯,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如果不恰当,同时就会伴随了一种评价:你是一个弱者,所以,在你想要帮助别人前,请听到“请”在行动,而不是只感动自己的任性。因为真正的悲悯不是煽情,而是同理。
帮助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没有想好前因后果的时候,那么不做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