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疾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脚下难行心中有光一个脑瘫青年的电影
TUhjnbcbe - 2025/3/23 10:31:00
新华社沈阳10月10日电(记者崔师豪高爽)家住辽宁葫芦岛建昌县的姚凯今年30岁,因出生时罹患脑瘫,他的运动和语言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可就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姚凯自学动画和影视制作技术,并完成了8部微电影的创作。在工作室里,记者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四肢并不协调的他,双手触摸到键盘鼠标时却能精准麻利地剪辑视频素材。面前的电脑屏幕上光影交错——他对电影的热忱与构想便在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筑梦:脚下难行,心中有光30年前,姚凯的妈妈周文慧在生产时遭遇难产,姚凯因此患上脑瘫。“好多人都说他是累赘,劝我放弃这个孩子。”旁人的劝阻没能说服周文慧,她决定把这个孩子抚养成人。但抚养一个脑瘫孩子谈何容易,身体上的残疾给姚凯带来种种不便与偏见,周文慧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有一次姚凯问,‘妈妈,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能正常地吃饭、走路,我却不行啊?’”说到这里,周文慧眼中噙满泪水。成长路上,姚凯总比同龄人慢一步。“6岁时,他终于学会走路了,那一瞬间觉得之前所有的苦都不算什么了。”即便过去多年,提起这段往事时周文慧还是感慨万千。姚凯在家中剪辑视频素材。新华社记者崔师豪摄漫漫人生路上,站起来只是实现梦想第一步。9岁时,姚凯进入学校读书。由于手指不能自如伸展,导致他写字特别慢。“考试的题我会,但是答不完。”姚凯说。姚凯看母亲每天接送自己非常辛苦,便偷偷自学骑自行车。倔强的他摔得浑身是伤仍不放弃。回家时母亲看到他狼狈的样子心疼不已,他却笑着说:“以后上学不用您操心了,我会骑自行车了。”“我不想成为家里的累赘。”随着年龄的增长,姚凯开始探索自己的事业方向。闲暇时,姚凯喜欢看电视。15岁那年,一档心理访谈类节目成了他心灵的避风港,他打电话给节目制片人韩鉴表示想上这档节目。虽然韩鉴以他口齿不清表达能力有限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但也给了他一个影响他人生道路的建议:学习动画制作。韩鉴的建议仿佛黑暗中的灯塔,给姚凯指明了方向。本就喜欢影视的姚凯学得非常起劲儿。“我每天都给韩老师打电话,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韩鉴还会给姚凯邮寄一些动画制作相关的专业书籍。学习了3个月后,姚凯通过给别人制作动画课件,赚到了“第一桶金”。姚凯拿着这几百块钱去菜市场买了很多食材,到姥姥家做了一顿丰盛的大餐。“那顿饭大家吃得特别高兴,因为姚凯能自食其力了。”周文慧欣慰地说。追梦:倔强小伙多工种“一肩挑”“我上肢不够灵活,画动画的水平没有办法再提高了,韩老师就建议我学影视后期制作。”姚凯也因此在北京见到了电话指导自己两年多的韩鉴。“最开始,片子剪了一遍又一遍,还是达不到韩老师的要求,我差点撑不住了。”姚凯说。“后来我才理解,韩老师完全没有因为我是残疾人而降低要求,这不仅让我快速掌握了剪辑技术,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变得更自信了。”之后,韩鉴给了姚凯不少电视节目后期剪辑工作。虽然是些临时性工作,收入却足以覆盖姚凯的开销。但当韩鉴准备为姚凯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时,姚凯却向他表露了自己的心迹:“我想拍电影。”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后,姚凯的“倔劲儿”又上来了。他从北京回到建昌家中,开始自学导演知识。“我这样的身体状态,想做导演免不了被人质疑,那我就用作品说话。”年,姚凯导演了自己的首部微电影《用灵魂来爱》。那之后,姚凯便不停创作。“电影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但我周围没有了解电影制作的人,所以我就把编剧、摄像、制片、场记等各个工种的职能都学会了,然后再教给别人。”就这样,姚凯边学、边教、边拍,多工种“一肩挑”。创作电影并非一帆风顺,姚凯遇到了比常人更多的困难。“做导演与演职人员要有很多交流,最开始我说话家人能听懂,但跟其他人交流时仍存在问题。于是我费尽心思学习发音,有时为了说清一个字,我会练上半天,舌头发麻是常有的事儿。经过几年的刻意练习,我给演员说戏逐渐变得顺畅了。”姚凯在家中阅读电影制作类书籍,身后是由他拍摄的微电影获得的奖项。新华社记者高爽摄谈及拍摄的题材,姚凯说:“我想讲普通人的故事,甚至是社会边缘性人物,比如残疾人,希望通过电影让大众更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年,姚凯集导演、主演、编剧、制片、剪辑于一身制作了微电影《街角》。这是一部讲述一位想成为导演的脑瘫青年,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最终圆梦的故事——这不仅是姚凯的作品,也是他人生的写照。这部影片获得了年首届中国公益微电影节公益特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脚下难行心中有光一个脑瘫青年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