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赵海康教授团队根据病史、病情、症状和影像综合诊断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25ml左右)+高血压3级(极高危),为了降低血肿吸收时间、减少卧床时间、早日下地活动使患者恢复更快,建议微创手术清除血肿,并制定手术机器人神经导航辅助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术前影像
微创化、精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是神经外科手术的方向。机器人神经导航辅助下血肿清除手术和传统手术相比能够通过多模态影像处理实现手术路径规划、血肿准确定位、关键组织重建和容积智能计算等,精准、微创、安全清除血肿。手术前,赵海康教授团队根据手术机器人手术规划系统明确血肿位置、病灶大小和出血量等规划出最优手术路径。确保引流管位置准确,最大程度降低脑组织和神经功能损伤,完美达到手术目的。患者血肿清除理想,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符合微创神经外科、加速康复理念。
术后影像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病,致死率、致残率极高。及时清除大量的血肿降低颅内压以提高脑灌注是保证患者预后最有效的方式。赵海康教授团队在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开展脑出血血肿清除手术能够有效避免定位不准、降低手术创伤、最大程度规避术中出血、医源性损伤、术后再出血风险等并发症,加速术后进行康复、早日回归正常工作生活。近年来,西医院神经外科在学科带头人赵海康教授带领下深谋学科建设与发展,认为“人才建设为第一要务”:3年来全职引进博士2人,正在培养在站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1人,科室目前博士后经历人员1人,博士学历人员3人,柔性引进首都医科医院神经外科王磊教医院神经外科陈业涛教授等全国知名神经外科专家来院指导提升诊疗“软实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使神经外科手术更加精准化患者更加获益,谋划神经外科手术微创、精准等必须手术设备的逐步改善提升,计划引进并正在落实中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高端手术显微镜、神经内镜、神经电生理监测仪等设备将会陆续充实西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兵器谱”,部分“大兵器”已落地,患者已经获益;其中全球首个智能可感知脑起搏器Percept?PC和西北首例最新型脑起搏器(蓝牙可感知、可充电、可远程程控的3.0T磁共振兼容)手术相继在西医院开展,这些彰显了科室的“硬实力”。“软实力”和“硬实力”同步发展,确保科室在脑性瘫痪、物质依赖、帕金森病等功能性疾病的外科诊疗能力居于区域领先位置,能够在脑出血等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领域治疗方式拥有微创化、精准化、个体化、多样化的治疗选择,从而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造福人民群众、降低社会负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在配合执行《"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道路上,西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永远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