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婚姻最温馨的期待莫过于“携手共度此生”,意味着相互依靠,共同度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直到白发苍苍。然而,年年底,在湖南居住的68岁老人吴玉芬却毅然决定与丈夫张源国结束婚姻。
那时,两位已近七十岁的老人,共同度过了长达四十九载的曲折岁月,他们一同面对了丧子之痛。尽管岁月在他们的发间留下了稀疏和斑白的痕迹,却在他们最需要彼此支持的时候选择了分道扬镳。是什么让这对曾经患难与共的伴侣走到了这一步?他们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年8月,吴玉芬向《寻情记》节目组发出求助电话,节目组闻讯后,即刻调派员工前往现场进行援助。当时正值酷暑难耐,阳光炙烤着大地,吴玉芬老人焦急地站在树下,汗流满面,期盼着调解员的到来。
据悉,吴玉芬,一位曾在当地造纸厂辛勤工作的退休员工,现已步入69岁的高龄。她之所以向节目组发出求助,是因为她与前夫张源国之间的纷争,导致她被赶出了两人曾共有的住所,从而使得她的晚年生活陷入了困境。
何以她的前配偶竟如此冷酷无情?
调解员陪同吴玉芬来到她曾经居住了二十多年的住所,以期揭开事情的真相。刚到门口,他们发现门上贴满了写有离婚协议内容的A4纸,密密麻麻地覆盖了整个门面。然而,当张源国开门见到吴玉芬时,他的情绪瞬间变得激动起来,愤怒地将门重重地关上。
经过深入的交流,张源国最终决定采取调解的方式解决问题,于是他们一行进入了这栋看似陈旧的房子。房屋的四面墙壁已斑驳脱落,内部陈设的家具也都显得年代久远。尤其在一间屋内,堆叠着厚厚的纸箱,这些细节都无声地揭示出张源国是个生活极为节俭的老人。
尽管张源国身形瘦弱,满头白发显得苍老,然而在面对前妻时,他却展现出一种不容小觑的锐气。
据他所述,造成两人关系破裂的根源在于妻子的不当行为,她不仅偷走了他的房产证,还窃取了他的资金,因此他才做出了不留情面的决定。
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节目组的深入沟通和调查下,两人离婚的具体情况和原因逐渐明朗化。
两位老人携手共度了49载婚姻岁月,历经了无数波折。他们的大女儿自出生起就患有先天性癫痫,而在年,女儿的一次癫痫发作恰巧发生在马路上,不幸的是,她还遭遇了车祸。由于救援不及时,女儿最终离世。
他们的小儿子自幼患有脑性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尽管夫妻俩竭尽全力寻找医治方法,却仍未能挽回儿子的生命。年,他们再次承受了丧子的悲痛。
自那之后,吴玉芬常常凝望着一对儿女的遗照,泪水盈满眼眶,她的情绪日益低落。为帮助她走出阴霾,朋友们时常邀请她外出散心。然而,这些举动却引起了丈夫的不满。
在经历了连续失去儿女的悲痛之后,张源国的心情虽然同样沉重,但他认为,由于儿女身体均有疾,生活对他们而言是一种煎熬,而死亡也许能带来解脱。因此,他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继续着未完的职业生涯,奔波于工作之中,试图让忙碌填满心中的空缺。
在另一方面,张源国目睹自己辛勤付出,而妻子却随意挥霍家中积蓄,内心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不满;与此同时,吴玉芬见到丈夫对儿女离世表现出的冷漠态度,亦是心生恼怒。两人因此心怀怨恨,家中争吵不断,成为了主旋律。
张源国是张家财政的决策者,吴玉芬若需资金,只能向丈夫请求返还自己的工资卡。但张源国对此表示拒绝,引发了吴玉芬的愤怒,她因此拿走了家中的房产证和退休金,甚至中断了张源国的医疗保障。
张源国在得知真相后愤怒难平,为了向妻子寻求报复,他拿出了一份分居协议书,并强行安排妻子在楼下的储物间里栖身。
吴玉芬身处的储物间逼仄幽暗,既无窗棂可供透气,亦无水电设施及卫生设备,唯有敞开门户,方能稍感空气流通。如此环境,让她的生活倍感压抑。
经过四个月的时光流转,时至年11月,冬日的夜晚已寒冷刺骨。为了抵御严寒,吴玉芬不得不一层接一层地往身上加盖被子。然而,杂物间的门却出现了故障,无法紧密闭合,凛冽的寒风穿门而过,使得她倍感煎熬。
在经历了一段充满失望与委屈的日子后,吴玉芬决定结束她的婚姻。她向法院递交了一份离婚诉状,将丈夫张源国告上法庭。当张源国收到法院的传票时,他惊愕不已,万万没想到妻子会如此决绝地选择离他而去。
法院裁决之后,张源国和妻子最终正式结束了他们的婚姻关系,并且按照法律程序完成了离婚手续。此外,张源国同意将杂物间的所有权转让给妻子,并需支付20万元作为财产分割的款项。
张源国对判决结果表示不服,他认为这所房子是用自己的下岗补偿金购买的,应属于其个人所有。
因此,他迫使妻子离开杂货间,吴玉芬由于没有合适的住处,只得在朋友的帮助下,租住在附近的一间小屋中。
尽管吴玉芬多次尝试与前夫协商,希望他能支付应得的分割款和杂物间的费用,以缓解她目前元月租的房租和生活费用的压力,但每次都遭受打骂而被迫离开。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最终选择向节目组求助。
在了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后,在场的调解员们无不为之动容,同时,他们心中也充满了困惑:难道仅仅因为妻子的一次索求,这对共度了49年风雨的夫妻就要走到分道扬镳的地步吗?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为何会在一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呢?
谈及此事,张源国坦言:“我们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彼此之间并无深厚情感。”
常言道“勉强无果”,吴玉芬和张源国的婚姻便是一个写照。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多数年轻人的婚配多受父母和媒人的安排,张源国正是在母亲的多次催促下,才与吴玉芬相识。
初次相见,两人只是简短地交谈几句,彼此了解不深。直至他们开始筹备婚礼,才在张源国的家中再次碰面。
吴玉芬素日里性格直爽不拘小节,即便是初次踏入未来的婆家,也并未显得生疏或客气。她自如地四处张望,甚至无拘无束地开启了一个紧锁的箱子。
张源国目睹未婚妻的举动,心中涌起一股不屑之情。他渴望的是一位温柔贤淑、行为得体的伴侣,而吴玉芬却与之大相径庭。
张源国曾提出解除婚约,然而母亲坚决反对,因此这对并无深厚情感的男女被迫共同步入婚姻殿堂。随后的四十余年中,他们性格和价值观的不合逐渐在婚姻中积累了潜在的问题。
张源因家庭环境所限,对金钱极为珍视。步入婚姻后,他选择亲自管理财务,而非交予性格洒脱的妻子吴玉芬,此举让吴玉芬倍感尴尬,因此二人经常因金钱问题发生争执。
此外,张源国一直对吴玉芬不以为意,他对妻子的唯一期望是恭敬顺从于公婆。然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并非单凭“恭敬顺从”便可化解。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由于生活习惯截然不同,这两个人之间的摩擦与碰撞在所难免。
随着时间的流逝,婆媳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导致张源国对妻子的不满情绪逐渐累积。
幸运的是,吴玉芬不久后就怀孕了,新生命的孕育缓解了部分矛盾,使家中的纷争暂时停歇。年,吴玉芬的大女儿降临人世,她那可爱的模样赢得了全家人的喜爱,让家庭氛围更加和谐。
虽然他们还未来得及喜悦,却不得不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身体抽搐和点头症状。经过医生的诊断,他们得知孩子罹患了先天性的癫痫症,这意味着她可能会终身面临肌肉抽搐和意识模糊等困扰。
这个消息深深触动了吴玉芬夫妇的心灵,使他们倍感焦虑。为了孩子的健康,他们毅然放下生活中的纷扰,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求医问药的行列中,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女儿。曾经的夫妻矛盾、婆媳不和因孩子的病情而暂时搁置,家庭氛围也因此和谐了许多。
数载之后,吴玉芬再度有孕,此时她的丈夫正全身心投入工作以谋生计,家中事务难以兼顾,大女儿则依赖于祖父祖母的呵护。为了让自己安心养胎,吴玉芬决定暂时迁居娘家。然而,娘家距离甚远,唯有搭乘轮船方能抵达。
在即将分别之际,张源国提醒她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