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因瑞典电视台“辱华”,24日帝吧宣布“出征”,当晚1万逾条评论占领涉事电视台、主持人和瑞典外交部的脸书留言栏,帝吧也随即再次登上热搜。2年前周子瑜“台独”事件就曾引发帝吧“出征”脸书。重读当年旧文,了解帝吧在十多年间如何从不畏权势、勇于批判质疑逐渐变得娱乐化、低龄化和情绪化。
本文经“GQ实验室”授权转载
(原标题:帝吧风云:被互联网培植的愤怒)
编辑:曾鸣撰文:何瑫
采访:何瑫、符夏菁、郭锴莹、石书蕴
视觉:梁爽摄影:HaoChen、覃斯波插画:PJ
年初的帝吧出征Facebook事件,令主使者百度贴吧李毅吧引人瞩目。这已不是这个组织第一次走入公众视野——十余年间,这个习惯于集体愤怒的互联网组织在经久不息的“爆吧”中不断吸纳趣味相投的新成员,规模达两千万人之巨,已然发育为一个具备完整权力体系和运转法则的虚拟社会。
规模愈发壮大的同时,李毅吧的人员构成与内在气质亦发生着耐人寻味的变化。在亲历者眼中,早期的李毅吧善于思考、不畏权势、勇于批判质疑,曾是中文互联网世界中最富创造力和独立自由精神的组织之一,但后来,“屌丝”概念在此生根发芽,曾经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芒的李毅吧日趋娱乐化、低龄化、情绪化,发生了一系列富有意味的转变。
某种意义上,李毅吧的演变史亦可视为折射现实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此间的种种故事,常能在现实中找到参照。《智族GQ》通过对李毅吧发展历程中的多位关键人物的深入探访,尝试去探寻它因何而生,又将走向何处。
圣战
一群习惯于愤怒的人,再一次陷入了集体愤怒。带头人发出激昂号令,年轻人如潮水般攻入对方领地。
19岁的陆子洋是其中一员。上午八点半,他站在悉尼大桥下拨通女友手机,言语间交杂着激动与愤怒。这位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大一学生原本期待与女友见面共度惬意的一天,但此时他已自视为正义的化身,全无享受二人世界的兴致。
“计划有变,跟我回家参加圣战。”
一小时后,两人在陆子洋租住的公寓里打开百度贴吧李毅吧的首页,查询参战信息。这一动作陆子洋已重复无数次,尽管刚成年,但六七年前他就已是李毅吧重度用户。
年1月20日。地球各个角落的年轻人在这一天集结在各自屏幕前,共赴“圣战”。置身于李毅吧这个两千余万人的庞大组织,这些背景不同性格各异的年轻人统一化身为同一个身份——帝吧远征军,呼喊着同一个口号——“帝吧出征,寸草不生!”
零星的战火在四天前就已点燃。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前夕,一位名叫周子瑜的台湾女艺人先因在综艺节目中挥舞“青天白日旗”被大陆网友怒斥为“台独”分子,又因发布道歉视频声明支持“一个中国”而激怒部分台湾网民。她的Facebook主页随即成了两岸年轻人交锋的战场。
战火随后几日向外蔓延。不同于习惯用激烈文字释放情绪的前代网民,以95后乃至00后为主体的参战者们选择用黄子韬、熊本熊、天线宝宝的表情包表达态度,史称“Facebook表情包大战”。陆子洋不时围观,却无意参与。“我当然很愤怒。可是跟一撮以为大陆人连茶叶蛋都吃不起的脑残有什么好吵的?”
但当得知李毅吧宣布加入战局的那一刻,原本不屑理会的争吵,瞬时间成为了义不容辞的“圣战”。“圣战”的具体方式是“爆吧”,就是为了宣泄愤怒不满,在一个贴吧内集中发布大批相似内容,干扰正常浏览,甚至导致系统瘫痪。作为爆吧界鼻祖,李毅吧享有说一不二的地位,李宇春、东方神起、EXO、乐视……被它讨伐的对象难以计数。
旁观者难免心生困惑:这些事为什么发生在李毅吧?一个球技并不出众的足球运动员的个人贴吧,何以扮演这样的角色?
三月中旬的一天,我在广州见到了李毅吧吧主英三嘉哥。在这个以“屌丝聚集地”闻名的组织里,他是富豪,是领袖,是百度贴吧史上第一个18级(顶级)用户,是连续三年的“贴吧第一土豪”,在这个虚拟世界投入数以百万计。接受贴吧官方访问时,他会花10万元真金白银在屏幕上放起虚拟烟花,接受顶礼膜拜。
在他眼中,两千余万人构成的李毅吧早已不只是轻松休闲的网络社区,而是一个具备完整权力体系和运转法则的社会系统。而他本人则是站在金字塔顶端一呼百应的王者,“我是整个百度贴吧的第一大V。”
而在诞生之初,李毅吧只是一个乏人问津的小众群体。多万个贴吧中,它起初就像是广袤疆土上的一个偏远村落,但十二年后,却生长为了最庞大的部落。某种意义上,它的发展史可被视为折射现实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此间发生的种种故事,常能在现实中找到参照。
正午时分,曾有过四次圣战经历的陆子洋加入了“时差党”留学生构成的第四纵队。多年的爆吧经验使帝吧远征军不到一天就建立起了庞大有序的作战系统,以QQ群为阵营的十几支纵队,仅管理人员就达到了90多人。
距离圣战打响还有六个小时,陆子洋兴奋得浑身颤抖。女友开始早早准备饭菜,为晚间的高强度战役做好储备。QQ群里有人按捺不住亢奋的心情,连发了十几遍相同的信息:“我们是祖国的脑残粉!”
攻陷
李毅是谁?陆子洋既不清楚也不在意:“只知道是个挺搞笑的国脚。”李毅吧两千多万用户以95后乃至00后为主,已近不惑之年的李毅对他们而言只是个遥远模糊的符号。
四月中旬,我在北京见到李毅本人。那一代遭遇中国足球漫长低谷的球员或锒铛入狱,或黯然挂靴,大多被人遗忘,李毅却凭借李毅吧延续着人气。但他很难分辨这个贴吧给自己带来的欢乐和创伤究竟哪个更多——过往岁月里,李毅吧长期是他生命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李毅的球技难言出类拔萃,真正异于常人的是语言能力。他心直口快、讲话不加修饰,总会意外产生喜剧效果。我们的摄影师为他拍照时,他特意强调:“虽然人有很多面,但我想表现我愿意表现的那面。”
“哪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一脸严肃,像在发表一场演说。
但一讲话别人就想笑未必是好事。李毅吧正是因此崛起,这曾令他难堪不已。十二年前,一个网名叫做潇洒十二少的粉丝创建了李毅吧,旋即将吧主位置交给了两位高中女生菲菲雪与妃之D。其时,效力于深圳平安队的李毅风头正劲,当选联赛最佳射手。
然而,一场猝不及防的风暴即将降临。漫不经心的一句话,成了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赛季,李毅与主帅迟尚斌气场不合,后者称他是“球霸”,愤然辞职。他卸任那天早上,李毅睡醒下楼,记者问他感受,他睡眼惺忪地说:
“天亮了。”
那一刻,他自认为是严肃、正经、诚实的。然而当严肃的腔调、朦胧诗一般的语言和富有乡土气息的面庞集合在一起时,却混搭出了一种奇异的喜剧效果。
球市低迷的大环境中,球员生怕怒火烧身,大都言语谨慎,情绪饱满的“天亮了”可谓横空出世。多年积压的对中国足球挖苦戏谑之情,因为这句话在李毅身上集中爆发。而以李毅名字命名的贴吧,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释放情绪的乐土。
但菲菲雪并不情愿。那时的她是个“充满少女心”的高一女生,李毅满足了青春期的她对男人的想象:高大、威猛、充满斗志。“怎么好意思黑这样一位勤勤恳恳的球星呢?”她与妃之D一道抵御“李毅黑”们的攻击,对李毅形象不利的帖子,见一条,删一条。
就在双方激烈争斗时,李毅再次现身,为“李毅黑”贡献了新的恶搞素材。
年,李毅在一场胜仗后自豪地对记者说,领先时,应该像亨利一样把球护起来。有媒体将他的话提炼为:我的护球像亨利。在“李毅黑”眼中,这是对世界顶级前锋“亨利大帝”的亵渎,他们顺势将李毅戏称为“李毅大帝”。
更令他们乐不可支的是,李毅总能讲出类似的话。一位足球记者回忆道,李毅当年是足记最爱,随便摘句话都是头条。尤为难得的是下次接受采访时,他照样一本正经创造新语录。“李毅黑”们因此狂欢不止。为了躲避吧主删帖,他们们开始编写一些明褒实贬的帖子。例如流传甚广的《李毅大帝本纪》:
“李毅尝喻语众人曰:吾之于中国,堪比亨利之于法兰西,舍甫之于乌克兰,幼罗之于巴西;吾之护球,似亨利之甚甚矣。亨氏闻此言,感而栗,不能言,泣不能已。幼罗闻此言,赧甚,顾自之成就,皆不足道也。舍甫闻言,立厥。世人闻言,皆拜曰:李讳毅大帝。”
这种如今被描述为“高级黑”的行为,当年被冠以“内涵”之名。之后很长时间里,“内涵”被视为李毅吧灵魂所在。
不同于粗俗激动的谩骂,“内涵”讲究的是充满智力优越感的戏谑调侃,以至于两位女吧主一度受到迷惑,称赞作者终于改邪归正。但很快,发现受到愚弄的二人不堪羞辱愤然卸任,李毅的粉丝就此在李毅吧销声匿迹。
新主人们戏称自己为“毅丝”,并创造了一个带有嘲讽意味的别称:帝吧。一位老毅丝向我总结那批人的共同特征:二十岁左右、以在校大学男生为主、熟练使用互联网、足球迷、爱发表意见、智力优越感强、反偶像反权威、怀疑公权力、热衷于挖苦讽刺、情绪激昂、精力过剩。
李毅吧从此成为了“内涵”的乐土。起初只是针对李毅,继而扩大至中国足球,再后来“无所不黑”。毅丝们将这里视为亲手铸就的美丽新世界。“最早那批人有个共同点,可能社会地位不高,经济实力也一般,但是智力和道德优越感很强,认为自己是精神贵族。在拼钱拼地位的世俗社会里,这种心理经常是被压抑的,甚至被鄙视。而在李毅吧可以充分释放出来。”前吧主“亮”回忆说。
无论当事人如何渲染攻陷李毅吧的历史意义,那时的用户规模不过寥寥千余人。如果将百度贴吧看做一颗星球,李毅吧只是辽阔海洋上一个不起眼的小岛。它乏人问津,热衷“内涵”的毅丝们在此孤独狂欢,纵使国际社会炮火连连,也与他们没什么关系。
直到一个漫不经心的举动,激怒了贴吧世界中最强势的部落,也改写了李毅吧的命运。
起义
距离圣战打响还有三个小时。帝吧远征军的备战进入攻坚阶段。豆大的汗珠沿着陆子洋的脸颊淌下。由留学生构成的第四纵队任务是运用无需翻墙的优势快速锁定打击目标,以及翻译制作多国语言的表情包,“让国际社会了解我们的态度”。翻译的素材包括“八荣八耻”、余光中的《乡愁》、毛泽东语录。
他一边紧张翻译,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