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听到孩子喊我爸,我就感觉这些年吃的苦都值了。”今年65岁的老人张付祥年轻的时候因为家里穷,一辈子没结婚。十一年前在外打工的时候,收养了一个弃婴。“当时是我邻居发现路边放了一个小孩儿,想着我一个人单着也没个孩子,就抱给我了,我看着孩子实在可怜就收留了下来。”老人说道,他自己小的时候就是被母亲卖到河南方城山里的,苦日子过惯了,也就见不得孩子受苦,他抱起孩子的那一刻就下定决心就把婴儿当成亲生儿子来养育。
如果他没有捡回来这个病孩子,可能张付祥靠打工和自己会理发的手艺生活会过得有滋有味的。可自从孩子到来之后,老人挣来的钱就总是不够花了。张付祥给孩子起名叫张天起,从此开始了和儿子相依为命的生活。孩子刚捡回来的时候,脖颈处每次呼吸就会陷下去一块儿,他带着孩子看了几次医生都没有查出来病因,张付祥也就放弃了继续求医的想法,因为这个奇特的病症并没有对孩子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但老张的心里明白,恐怕自己以后得多挣点钱来留着给孩子治病了。
在张天起几个月大的时候,张天祥慢慢地发现儿子呼吸总是感觉很急促,有点喘不过来气的感觉。直到儿子一岁多也不会走路不会说话,张天祥这才慌了神,意识到了孩子的病情刻不容缓。于是老人就带着医院做了详细的检查。结果孩子不仅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还有脑瘫的症状。这次寻医也就成了他们父子俩磨难的开始。
治疗孩子的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费用需要十万左右,这笔钱在十年前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更何况治好了先心病孩子还有脑瘫需要做康复治疗。为了给儿子看病,张付祥慢慢地花光了自己的积蓄,只能一边带着孩子乞讨一边想尽各种办法挣钱给儿子治病。“我随身带着剃头刀,医院住院的时候,还给病友剃头呢。”回忆起当年的往事,老人似乎放下了忧愁,笑着说道。
在外流浪的近十年的时间里,他治好了儿子的先天性心脏病,坚持带着孩子做脑瘫康复也收到不错的成效:如今孩子可以自己走路也会说些简单的单词,最主要的是会喊爸爸了。在父亲的指挥儿子还可以帮着张付祥下干一些简单的活。“也不指望他能给我帮多大的忙,就是想着早点开始慢慢锻炼着他,我这岁数也大了,万一哪天真不在了,让他自己也能活下去。”每次张付祥拾柴的时候都会带着儿子,让他帮忙捡些柴火。
父子俩的早餐就是一碗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白粥。在带着儿子四处流浪求医的这些年里,张付祥说自己不怕吃苦也不怕受人白眼,就怕自己生病老去。两年前,厄运再次降临在张天起身上,他被检查出来了癫痫。现如今儿子一个月吃药要一千多块钱,张付祥挣的钱完全不够孩子做康复的费用。可他说:“我从来没后悔过,也没想过要放弃给儿子治病。不管再苦再累,我也得把孩子给治好了,我不图他以后能照顾我,只希望我老了之后儿子能够更好地活下去。”
老人的家在河南方城县柳河乡的山里面,现在住的两间房是当地政府出资给他们重新建的。张付祥说,以前的家因为常年不回来,早就塌了住不了人了。万幸的是,政府不仅给他们盖了房子,还给他和孩子办理了低保等一系列的扶贫帮扶措施。“非常感谢国家对我的帮助,要不是这,我们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疫情期间我也出不了门干不成活,就靠着低保给孩子买药了。饭没钱了可以少吃点,但孩子的药可不能断啊。”坐在满是衣物的床上,张付祥说:“这些衣服都是村里的好心人给的,我十来年都没买过衣服了。”
“我一辈子没结过婚,这十来年都是围着他转了。棺材本也都赔进去了。”话虽然是这么说的,可看着儿子在旁边玩耍,老人却笑得格外开心:“现在就想着赶紧再干点活挣点钱,好带医院做康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