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说笋
竹笋,又名毛笋、竹芽、竹萌,为禾本科植物毛竹的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普遍栽培,冬季生长采挖者名冬笋,春季生长采挖者名春笋,嫩小者加工为玉竺片。冬笋比春笋更味美诱人,有“笋中皇后”之称,唐代大文学家杜甫曾有诗赞云:“远传冬笋味,更觉彩衣浓”。竹笋食法颇多,烧、炒、煮、炖、煨均可,也可与肉、禽、蛋等混合烹调,各具特色,如湖南的火方冬笋、上海的冬笋塌菜、扬州的虾子冬笋、湖北的炒香冬笋、四川的干煸冬笋、广东的蒸酿冬笋等,均是鲜翠嫩香,风格各异的特色菜肴。
中医认为,竹笋性味甘、寒,入肺、胃经,有清热化痰、解*透疹、和中润肠之功,适用于热*痰火内盛,胃热嘈杂,口干便秘,咳嗽痰多,食积不化,疹发不畅,脘腹胀满等。《名医别录》言其“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本草纲目拾遗》言其“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本草求原》言其“甘而微寒,清热除痰,同肉多煮,益阴血。痘疹血热*盛,不起发者,笋尖煮汤及入药,俱佳”。《随息居饮食谱》言其“甘凉。舒郁,降浊升清,开膈消痰”。
营养分析表明,竹笋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据测定,每500克竹笋含蛋白质4.1克,糖类5.7克,脂肪0.1克,钙22毫克,磷57毫克,铁0.1毫克,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特别是冬笋含有一种“亚斯颇拉金”的白色含氮物,使它与各种肉类烹调后显示出特别鲜的味道。竹笋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消化,又可消除便秘,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竹笋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淀粉食物,因而对于肥胖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竹笋含有的多糖类物质,还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现介绍几则春笋食疗方,供选用。
1.竹笋粥:竹笋、大米、调味品各适量。将竹笋洗净,切碎;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待沸时调入竹笋及调味品等,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可清热化痰,适用于痰热内蕴、咳嗽痰多、口干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等。
2.枸杞青笋鸡丁:枸杞10克,青笋50克,鸡脯肉250克,调料适量。将鸡肉、青笋切丁,鸡丁勾芡。锅中放菜油烧熟后,下枸杞,鸡丁翻炒划散、调味,下青笋炒匀,而后炒至熟后,下葱花、味精,食盐炒匀,装盘即成。可健脾利湿,适用于肝炎脘腹胀满、肢体重困、纳呆恶心、大便不爽等。
3.火腿鲜笋汤:火腿、鲜笋及调料各适量。先将火腿剁块、洗净,剁块,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火腿烂熟后,调入鲜笋、花椒、葱、姜、盐、味精、料酒各适量,煮沸后,去浮油即成。可开胃消食,适用于脾胃亏虚、纳差食少等。
4.竹笋炒瘦肉:竹笋、猪瘦肉、调味品各适量。将竹笋、瘦肉洗净,切丝。锅中放菜油烧热后,下葱姜爆香,而后下肉丝翻炒片刻,再下竹笋及调味品等,炒至熟后服食,每日1剂。可和胃行气,适用于脾胃气滞、食欲不振、大便秘结等。(来源: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