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男子因病装进铁罐子,一待就是70年,病好
TUhjnbcbe - 2024/7/8 16:57:00
白癜风专业治疗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我不敢下苦功琢磨自己,怕终于知道自己并非珠玉;然而心中又存着一丝希冀,便又不肯甘心与瓦砾为伍。这是中岛敦的一句话,为人们的逃避现实找了充分的理由,在日常里,逃避似乎是一种常态,也是现在人们的一种病态。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居住环境是一个铁罐子。最开始的时候,他的初心并不是一直生活在铁罐子里,也算是被生活所迫,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待就是70年。如果说刚开始是情非得已,那么后来有机会出来的时候,他依然拒绝了。他已经习惯了在罐子中的生活,害怕出来面对世界,也算是一种逃避。

这个人的故事让我回忆起一篇小说叫《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主人公将自己所有东西完全封闭在套子里,思想也随之被禁锢。当时学习的时候并没有很理解,但现在只是想想小说又何尝不是对生活的一种反应。

为了治病,进入罐中。

在这个男人小的时候,就患上了小儿麻痹,以当时的医疗水平,这个病无法治愈,只能勉强维持生命。这个病在现在看来平平无奇,但是却会导致肺部和骨髓的疾病,在往严重了说这辈子可能都难以行动,一生瘫痪在床上度过。

当时的环境医疗水平也很受限制,治病的方法也显得十分笨拙,为了缓解这个疾病带来的折磨,医生发明了这个铁罐子,使他的呼吸顺畅。因为其形状就是一个封闭的样子,人们就起了个外号叫做铁罐子,实际上这个医疗器械是通过电流来调节压强,是一个辅助性的工具,是小儿麻痹的患者呼吸可以更轻松一些。

刚进入这个一起的时候,这个男人也感到极端的不适应,行动不便,无聊枯燥。后来他习惯了,很小的时候便已经住在这里,人家出去玩感受奔跑的乐趣他难以感同身受,而他也只能在罐子里默默地看着,不仅如此,更难的是他的生活起居完全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业人员看管。

选择自由还是生命。

鲁迅曾说过:“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实际生活中要是贪于享乐安于现状,自由是不会自己张腿跑过来的,人生真的是这样,这个男人选择了生命,因此他的自由就变成可交换的代价。作为一个正常人,生活中很难想象他的生活是怎样的。

在之后的日子里,卑微的生活下去,自己的衣食起居,都须有专业人士照料,以他的能力,也是没有任何经济能力,那治疗的费用,看护的费用,都落到了他家人的身上,最折磨双方的是,这种不知何时是个尽头的精神折磨,爱情友情对他来说更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但这种方式并不是绝对安全的,毕竟是通过电流治疗,危险始终存在。总是会有突发状况,人们必须及时将他从里面搬出来,万一遇上停电的状况,救命的器械就会变成致命的利器。他为了自己的生命,选择了安稳,也自然而然放弃自由。

技术发达,自由近在咫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前堪为死神的疾病,现在已经很小儿科了,而那个笨拙巨大有很多不足的铁罐子,也早已淘汰成为过去式。世卫组织积极的努力下,终于在二十世纪末期的时候研制出了疫苗,通过小小的一个针头,就能让这个死神远离。

此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这个男人有救了,他终于可以重获自由,像正常人一样体会阳光的温暖,体会暴雨的猛烈。那个禁锢他如同监狱一样的罐子,终于可以从里面出来了,自由似乎已经触手可及。

所有人都在欢呼庆幸,只有一人反对,是这个男人自己。他拒绝接受疫苗,不想从这个小监狱里出去。长时间的安逸,他早已经将这个地方当成了自己的家一样,他住得舒适自在,也不需要担心任何问题。

人们猜测是因为他长期不接触外界,已经对外界失去了兴趣,不知道外面的好,所以不愿意冒险。可事实并非如此,他通过自学,已经可以运用电脑,他通过网络也了解了外面的美好,所以一切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逃避现实。

这种有些自私的选择,他态度坚决,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也让他的家人没有办法,只能选择接受,看见了希望,但还要继续受折磨的感觉,就像是摸到了天堂的门,却又掉回了地狱。很无奈地继续照顾他,像以前一样精神身体双重折磨。

世界上的痛苦是可以被逃避的,选择面对还是躲开对人来说是自由的,也许是天生的性格所导致的。但无论如何选择痛苦和折磨始终伴随在你的左右。

习惯安逸就是习惯灭亡。

莎士比亚说过,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对于这个小儿麻痹症的男子来说,这可能是他最后的臂弯和他的遮风港,他是害怕的,是无助的,但也是懦弱的。行动是由思想决定的,习惯是由行动养成的,品质是由习惯形成的,人命运也是被品质所决定的。

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在罐子中生活70年的状态。仿佛就像一种酷刑,像虫蚁一样慢慢吃掉人的精神,大家常说,先吃苦后享乐就很容易,但如果先享乐后吃苦,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可是有很多人在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可能会身体残疾,但精神始终昂扬地面对生活。

这个男子其实是住在自己的内心当中,住在父母的庇护之下,可父母终究有一天会先离他远去,他又会怎么办呢?余华的小说《活着》里,面对人生一次又一次地重大打击的富贵,过着和他名字截然不同的生活,最后繁华散去,还是与一头老牛相互陪伴。

当我们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分析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们或许会指责这名男子,指责他的自私与懦弱,可是一旦当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我们是否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1
查看完整版本: 男子因病装进铁罐子,一待就是70年,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