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脑瘫或唐氏综合症患儿,在正常儿童的世界里,他们手脚不灵活、言语不流利,很难交到朋友。但是,在江山市脑瘫、智力儿童康复中心,他们能享受不一样的关爱和训练,在这里,他们不再孤单。
特殊孩子不一样的生活
昨日上午,笔者走进江山市残联二楼,墙上的彩绘童真可爱。这里是脑瘫、智力儿童康复中心,年,江山市残联医院深度合作,免费提供场地给该院做儿童康复。
敲开一个个功能训练室,康复医生正在为孩子们做一对一康复训练。“这个拼起来以后是什么啊?”“是不是鱼啊?你能不能叫它一下?”……康复医生刘飞燕正在陪同薇薇(化名)玩拼图。薇薇是一名8岁的唐氏综合症患儿,年开始做康复训练,经过半年训练后,原本不爱说话的薇薇逐渐开口,医生们推荐她前往幼儿园学习。
“前年,我们将薇薇送入幼儿园就读,起初还能适应。可到了后来,老师的节奏开始加快,孩子们的关系逐渐融洽,薇薇却融入不了。在幼儿园里,她找不到朋友,没人愿意和她玩。”薇薇的妈妈相告,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坚持了两年,她却发现薇薇没有进步,甚至更不愿与人交流。
今年春节刚过,薇薇再次回到江山市脑瘫、智力儿童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这里的老师是一对一训练,有时还会叫上家长一起参与,孩子们也能一起玩耍。短短两个月,薇薇每天在变化,晚上睡在床上有时也会叫声‘妈妈’。”看着薇薇脸上的笑容,薇薇的妈妈很欣慰。
专业医生为孩子做康复训练
“脑瘫、智力儿童康复中心设立了感统、运动治疗、理疗、言语、引导、针灸推拿等功能训练室,里面有专业的医疗器械设备及训练器具,室内整洁卫生,基本能够满足儿童的康复训练需求。”医院院长助理郑希德介绍,目前,共有5名康复治疗师为31名脑瘫、智力儿童服务,这些儿童平均年龄只有5岁。
在该中心,唐氏综合症患儿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唐宝宝。“唐宝宝特别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刘飞燕说,薇薇总是在门口等医生上班,有时还会从她手里拿过钥匙,想帮她开门。“虽然对不准钥匙孔,但她们点滴的进步,我们都看在眼里。”
“我们一般每天会安排一节30分钟的言语认知课程,40分钟的运动康复训练。”刘飞燕表示,这两门课程是一对一专门辅导,从一些生活常识出发,教孩子们学会正确走路,认识身边常见事物。
在运动训练室,康复医生朱珍正在帮助琪琪做康复,只见她一手拉着琪琪的肩膀,一手扶着她的脚,一步一步地走动着,像这样的场景,每天要重复十多次。为了吸引琪琪的注意力,朱珍常到网上下载有声读物,通过有声读物,让琪琪在奶奶的引导下,全神贯注地一个人慢慢走向奶奶身边。除了这些,琪琪还要参加理疗、推拿等课程,在朱珍的努力下,琪琪的康复效果日益明显。而这个小女孩曾经被医生定性为“脑性瘫痪”,连基本的抬头、翻身都需要父母协助。
每人每年补助2.4万元
除了唐宝宝们,这里还有不少脑瘫患儿。年,润润(化名)在奶奶的陪伴下,住进了江山市脑瘫、智力儿童康复中心,刚住进去时,润润多数时间躺在床上,甚至连翻滚都不会。进入该中心后,一次又一次的康复锻炼,整整3年,每年6个月,润润终于学会了慢慢走路。
在康复中心,孩子都有长辈陪伴,每个房间住三个孩子,房间内设备齐全。空闲之余,长辈可做些手工活,补贴家用。
“针对0-8岁的残疾儿童,江山市残联给每人每年补助2.4万元,用于康复,基本可解决孩子一年的康复费用,减轻了不少家庭的负担。”江山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群特殊儿童基本实现了康复免费。近5年,江山市残联投入近万元用于儿童康复工作,并不断扩大康复圈,做到应帮尽帮、应补尽补,为这些儿童以后的生活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