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共济运动系在大脑皮质、小脑、前庭、深感觉系统等参与下完成。按病变部位的不同,共济失调可分为大脑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前庭性共济失调和感觉性共济失调。共济失调型脑瘫主要是小脑、锥体系、锥体外系、深部感觉系统的重复受损病变。多见于脑积水、颅脑外伤、脑炎或小脑肿瘤等疾病后遗症。
共济失调型脑瘫儿童的主要症状是震颤。具体表现为运动协调性障碍,如上肢向前够物时,手指越接近物体震颤越明显,站立时为了保持平衡双腿分立比较远,走路时摇摇晃晃,步态蹒跚。脑瘫患者一旦确诊,需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来干预,大多数患者病情会有明显改善,不会进一步恶化。但如果早期没有进行矫正和治疗,就会形成异常运动模式,难以矫正。
那么这类型的脑瘫在训练中有哪些要点及该注意的地方呢?
01平衡功能方面
平衡失调、肌肉本体感觉和关节的位置觉丧失,立位时中心在足跟部。为了维持平衡,儿童常常足跟翘起,加大足距以扩大支撑面积,向前弯腰以弥补重心后移不能持续性姿势控制。
02协调运动方面
运动笨拙不协调、躯干与四肢调节障碍,左右摇摆不定或向一侧倾斜,不能沿直线前进,蹒跚而行,醉酒步态,走步基宽,脚的着力点往往放在脚跟上,腰椎也常过度前弯。
03可伴有定向和定距能力障碍,意向性肢体震颤和眼球震颤
追视与有目的的抓物十分困难,步态睁闭眼时差异不大,手的定向力较差,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都难以完成。
04语言障碍
说话声音震颤经常张嘴,流口水,说话慢且发音不清,伴有面部表情淡漠,面部肌肉僵硬。随着儿童长大,最终能学会限制自己的运动,自控稍好,但动作显得呆板、机械。
05运动能力落后
1周岁左右不会坐,即使会坐也不稳定。只有在两下肢屈曲、外展、支持面扩大的情况下才可能坐稳。站立时间较晚,2-3岁或更晚,站不稳,易跌倒,手指精细运动障碍,动作不灵活。常伴智力低下等。
06肌张力低下
腱反射正常,但肌肉收缩能力低下和慢而不正确,易疲劳。
需要全面详细的了解该类型儿童的障碍,针对障碍制定适合该儿童的康复方案,才能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唐久来、吴德: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疗法,人民卫生出版社,-09-01
互动魔方针对儿童共济失调进行康复训练
让训练趣味化情景化多元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