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盐粒
最近,高考分数陆续出炉,
一时间,有人欢喜有人忧。
分,是一个很不错的分数,
难以想象,
这个分数竟然是一个19岁的脑瘫少年——
姚俊鹏考出来的,
而这个分数,整整超了一本线分!
我们更难想象的是,
他是一个写字都费劲的学生,
连走路、吃饭等日常都需要人帮助,
而就是这样的他,考出了这样惊为天人的分数,
我们不禁要问:
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高考是唯一一次写完的试卷
当初,
尚在襁褓中的他,就被判定为是脑瘫,
万幸的是,他的智力没有得到影响,
父母没有放弃他,
他父亲说:
“当时有人劝,让我们趁着年轻再要一个孩子,
我和他妈妈说,这辈子咱就围着这一个孩子转了。”
脑瘫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常伴有智力低下、运动障碍、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
所以他常常双手痉挛,连字都不能好好写,
别人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简单动作,
在他身上,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为了让儿子能够学会走路、乃至自理,
父亲可谓是煞费苦心,
他们在姚俊鹏还小的时候,就把沙袋绑到他腿上,
再把他的腿绑到椅腿上,防止他紧张的将腿绷直。
后来,父亲自己成了儿子的学步车,
在旁人看来很奇异的姿势:
姚俊鹏伏在父亲背后,
双手从父亲的腋下穿过,反扣父亲双肩,
两只脚踩在父亲的脚上,就这样父子合并,
像只大企鹅一摇一摆地向前走。
为锻炼肌肉的灵活性,每天坚持在操场上训练走路,
从幼儿园到高中,
他放弃了所有午睡的时间,坚持走步锻炼。
父亲总是跟姚俊鹏说:
“我们告诉孩子,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特殊的人,
你和其他同学是一样的。”
由于他根本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课堂上他几乎不会提问,
老师第一次听到他问问题:
“贴在耳边,听了两三遍才弄明白(他想问什么)。”
后来解算纸,成为师生间交流的重要工具,
小到一个思路、一个公式,他都要仔细认真地弄清楚。
为了方便姚俊鹏上下学,
学校还特意把他所在的高3年级12班教室,
调到教学楼的最底层。
虽然老师给他安排了照顾他的同学,
但据他的班主任说:
“三年了,在校期间,姚俊鹏从不离开座位,
不去卫生间,也不喝水。”
“他不想麻烦别的同学。”
妈妈看见他水壶里满满的水,又心疼,又欣慰。
在得知高考考了分的好成绩后,
他一笔一画写下了:
“感谢父母、感谢老师。”
高考,是姚俊鹏唯一一次写完的试卷,
平时的模拟试卷,他的语文作文从来没有写完过……
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这一步迈的多艰辛,或许只有他自己心里知道。
学校里第一个盲人学生复读只为梦想
无独有偶,
另一个来自安徽的19岁盲人考生——
昂子喻,
高考考了分,超出一本线整整分。
自打记事开始,
对他来说,这个世界就是模糊的影像,
在3岁时,他就被查出患有“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这是一种视力慢慢消退,且无法治愈的疾病。
即使父母在得知消息时,扑通一声跪倒在医生面前,
但这种疾病放眼全世界,
都没有治愈的方法,是无药可医……
自从他失明后,他的父母就不断担忧:
“读书怎么办?等我们老了,他能不能独立生活?”
最终他们做了一个决定:
“只要孩子能读书,就一直让他读。”
但事与愿违,
即使昂子喻上进积极,对知识充满渴望,
可当地的“中考没有盲文试卷,
也不能通过读题的方式帮助答卷。”,
这让昂子喻非常失落,一度还认为自己无学可上。
好在青岛专门有一所用盲文教学的学习,
后来他不满足于这所学校的学习强度,
又主动要求转回合肥六中随班就读。
作为班级、学校的第一个盲人学生,
他丝毫不落于人后,
从刚进学校排全校七八百名,到后来的三四百名,
再到高三时,竟然考到了校前50名,
为了参加高考,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付出了多于平常学生3倍的学习时间,常常学习到深夜,
因为常常压着盲文写字板练习答题,
他的右手掌磨出了厚厚的一层茧子,
他努力学习的劲头,有时连帮助他的父母都自愧不如,
他无法自己学习,必须要父亲把题目念给他听,
不知不觉,写过的真题和模拟考卷就垒到了一米多高,
而这都是父亲一个字一个字念过来,
他一道题一道题解出来的。
昂子瑜和父亲
在高考前,昂子喻练习盲文考试,
两个月时间里,
他把两套盲文的试卷摸了不下百遍,
盲人高考的难度,和普通高考是一模一样的,甚至还会更难,
在数学的几何题上,没有具象的图形,只能靠想象。
他第一次高考,
考了分,虽然超出一本55分,
但他不满意,父母为他四处找复读的学校,
“但没有一个学校能接收他。”
无奈之下,
他只能跟着当老师的父亲,在他的办公室里学习,
重复了一年的艰辛历程,
每晚六点半到十二点半,他们围坐在书桌前,
默默为昂子喻的梦想努力。
最终在今年7月7日,分数出来了——
分,
超过一本线分,
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期,
昂子喻和母亲相拥而泣,而父亲的眼眶也红了,
这来之不易的成绩,
是努力后的甘霖,更是雨后的彩虹。
他说:
“我想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
以后去特教学校当老师。”
作为一个盲人,他失去了亲眼看这个世界的权利,
但他可以去倾听、可以去触摸,
为自己争取到正常人所拥有的一切。
人人都有局限疾病只是显性的
“我也曾听闻,云端风光的绚烂,
世界,世界的景致,都让我很想去探看……
我仍然笨拙地飞,云端远比传说中更加绚烂,
我要独自寻找,我会记得沿途有多精彩!”
这首诗叫《飞》,
是脑瘫少年——姚俊鹏写给自己的,
他的飞翔虽然笨拙,但他始终学会了飞,
每一片的羽翼,
带上了辛勤的汗水,变得更加熠熠发光。
可是,却有人在这条新闻下这样评论:
“说的不好听点,这人出了校门可以做啥?”
“看到这一幕,我就想反问一句,分数到底能不能代表能力啊?”
“再好成绩又有什么用,只是数字而已”
……
知乎上有人看见一则盲人高考的新闻,下面的评论居然全都是:
“你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要阻碍正常人的学习路径。”
“反对残疾人高考,他们浪费了升学名额。”
曾经一位残障的学生说:
“人人都有局限,而疾病只是显性(的局限)。”
他们的局限是显性的,在身上,
而更多人的局限在心里,他们看不得别人好,
总是恶意揣测、中伤比自己优秀的人。
可是,逆风飞翔惯了的残障学生,
难道会被他们的唾沫淹死吗?
断然不会,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也好,站在路边谩骂的人也罢,
都不能阻止他们继续前行的步伐。
在他们身上刮下的一道道疤痕,
都将让他们的羽翼更加坚硬,飞翔更加有力。
对于这些本身就活在磨难中的孩子,
什么都不能将他们打倒,
他们的路并不止于旁人的冷嘲热讽、社会的不公,
因为他们自己就拥有改变自己、世界的力量。
海伦·凯勒曾经说过:
“面对光明,阴影就在我们身后。”
这阴影,
无论有多么大,都已经在身后,
而他们只需忘记背后,努力面前。
反观自身,我们身上的局限又是什么呢?
相比较他们,我们拥有了太多,
却忘了珍惜,
常常萎靡不振、自暴自弃,
看见他们之后,
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有一句话这么说:
“任何不能杀死你的,都会使你更强大。”
振作起来,举目向天,
天如此辽阔,何不振翅飞翔呢?
文章作者:盐粒。??平凡的95后中文系少年,写写文吐吐槽,不按常理出牌,清醒明辨是非。路过地球一趟,总得撒点盐再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