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六大原则,绝不能忽视 [复制链接]

1#

一般人可能对脑瘫这种疾病不是特别了解,但是对于家中有脑瘫患儿的家长来说,对脑瘫可谓是了解至极。尽管不少家长对脑瘫非常了解,但是还是有些家长对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常识不是特别清楚,对于家长来说,了解“脑瘫患儿康复训练原则是什么”这类常识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

1、循序渐进原则

由于脑性瘫痪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日复一日,有耐心地训练。

各种功能的恢复主要靠在医生和家长的帮助下由患儿自己锻炼。所以,各种动作必须先让患儿适应,一个动作可以分解成数个简单的动作,训练要多样化,使患儿觉得有新鲜感,以提高他们训练的积极性。。

2、不代替原则

脑性瘫痪儿童每一项动作不可能都能由自己来完成,家长必须帮助他们。

但必须强调的是,帮助绝不是代替,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帮助患儿纠正正确的姿势,让孩子熟悉和适应每一个正确的动作。

3、不要过分照顾原则

许多患儿家长总是可怜孩子而不自觉的过分照顾;实际上这既无必要,又不利于孩子的训练。

久而久之,过多的关照势必养成孩子的懒惰和依赖心里。因此,训练时一定要让患儿配合每一个动作。

患儿注意力不集中时,家长可以拿玩具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各个动作上,但切勿过分照顾;凡是患儿自己能完成的动作,尽量让他们自己完成。

4、不断重复原则

脑性瘫痪儿童恢复每一项功能,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反复的地进行训练,才能最终巩固下来。

同时。只有待某一动作定性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动作的训练。

训练时要遵循示范,等待,鼓励,再等待,再示范的原则。

所以,患儿对每项功能,每个动作,必须反复练习,才能得到最终的恢复。

5、避免不正常用力原则

由于患儿长期处于某种异常的活动范围之内,从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肢体异常。

如果不正常用力得不到及时纠正,必然使患儿肌张力增高,导致功能障碍的加剧。

因此避免不正常用力,是患儿康复训练工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如患儿在平路上勉强能够行走,就不要急于让他练习跨越障碍或上,下楼梯。

6、正面激励原则

由于许多患儿因各种原因而从没有进行过规范的关节活动和训练。

因此,一旦接受大运动量、分解式的强化功能训练,便难以接受。多数患儿会出现哭闹和不配合现象而影响康复训练效果。

所以不仅要根据患儿的体质、心态等,合理地、有计划地安排训练时间,避免患儿过于疲劳而产生疲倦,反感情绪,要充分了解患儿心理,注意利用语言,儿歌或物品来引起患儿训练兴趣。

必须明白,过于溺爱或吓唬打骂都会使患儿造成心理压力,进而逃避、拒绝配合训练,而最终影响康复效果。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只为用于知识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