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奖牌榜第一1856 [复制链接]

1#

3月13日晚,北京冬残奥会迎来闭幕式。本届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以18金、20银、23铜总计61枚奖牌排名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国代表团秘书长赵素京表示,代表团践行了“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誓言,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书写了中国残疾人冬季运动的新篇章,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是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不断迈进的又一重要标志。

▲中国轮椅冰壶队蝉联冬残奥会冠*。图/新华社

━━━━━

他们的故事值得刷屏

有人写下这段话,送给残奥运动员:下肢残疾,便坐下身躯,立起灵*,展露锋芒;没有手臂,便以滑雪板为翅膀,追逐梦想……他们以梦为马,潇潇洒洒,笑傲天涯!

这些拼搏者的背后,有数不尽的汗水和付出,他们的故事,不止是感动。

01

他没有双臂却仿佛长了翅膀,站在场上就是胜者。

今年27岁的孙鸿胜是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中唯一没有双臂的运动员。即使在国际残疾人高山滑雪的圈子里,像他这样的选手也极为少见。

“滑下去就行!能滑下去我就胜利了!”站在海拔多米的出发点,孙鸿胜大吼一声,疾驰而下。

▲3月5日,北京冬残奥会高山滑雪男子滑降站姿赛,孙鸿胜在比赛中。图/ICphoto

缺失双臂的孙鸿胜无法借助雪杖保持平衡,只能运用身体在蜿蜒陡峭的赛道上闪转腾挪。1分28秒00,孙鸿胜完成了比赛,实现了“滑下去就是胜利”的目标。

孙鸿胜幼年时因一次电击意外失去双臂,他学会用脚做家务、看书写字,甚至学会了不用双臂也能骑自行车。

年,他进入国家残疾人滑雪队。滑雪时,没有双臂的孙鸿胜经常被侧风吹飞、摔倒冲出赛道。他不认输,将勇气和拼搏化作“隐形的翅膀”,实现了自己的奥运梦想。

外号是“孙大圣”的孙鸿胜,让世界看到了无臂也能从高山之巅滑行。他的故事,不止是感动,更多的是战胜困难、不断超越的力量。

无论是否夺冠,上场即是强者。

02

“%信任,因为你是我的眼。”

患有严重眼疾,可见视力仅有10厘米的中国队选手朱大庆,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夺得4枚奖牌,背后有一位“幕后英雄”——领滑员闫寒寒,也是她的“眼睛”。

“他为此付出了很多,奖牌里有他的功劳。”朱大庆在赛后感谢这位相伴三年的搭档。

很多人不知道,闫寒寒先天性右臂残疾,中学时曾是一名残疾人游泳运动员,后来转练滑雪项目,入选国家残疾人男子高山滑雪队。为了继续在心爱的雪场上“飞翔”,也为了运动员能夺得奖牌,他甘愿做朱大庆的领滑员。

赛场上,闫寒寒既要自己快速准确判断赛道情况,更要帮朱大庆指引路线、角度、弯道等。“只要她安全滑下来比什么都强,安全与速度,我选择前者。”

这样的组合在本届冬残奥会上还有很多,他们被网友称为冬残奥会版“你是我的眼”。

▲朱大庆(左)与领滑员闫寒寒(右)在比赛中。图/ICphoto

03

“我们更应该互相帮助。”

残奥赛场上,有竞争更有温暖。

残奥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传统技术)站姿比赛,是本届冬残奥会个人滑雪距离最长的赛事,残疾运动员往往要付出更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

中国运动员蔡佳云用时54分27秒7第一个滑完全程,冲过终点后他累得直接躺在了雪道上。

在等待最终成绩时,蔡佳云站在场外不断鼓励后面选手,每当有运动员冲刺完赛,不论是队友,还是对手,他都第一时间冲上去帮助他们解开雪板,收起雪杖,减少长时间比赛带来的身体不适。

▲蔡佳云帮助日本选手脱雪板。图/ICphoto

“体育无国界,我们有一样的目标,残疾人体育更应该互相帮助。”

强大的对手成就了更加强大的自己,每一位尊重比赛、尊重对手的运动员都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了更多美好的记忆。

04

五次领奖换五个发型,她说“想酷一点儿!”赛场上,她高山驭雪,创造中国速度;赛场外,她自信美丽,每次领奖都换发型。

年出生的张梦秋,在本届冬残奥会上报满了残奥高山滑雪女子站姿组全部5个项目。依靠不俗的实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她每个项目都获得奖牌,最终夺得2金3银。

▲3月12日,张梦秋参加北京冬残奥会高山滑雪比赛。图/ICphoto领奖台上,她元气满满,从麻花辫、桃心双马尾,到小碎辫、红色蝴蝶结盘头、可爱的“小猫”发型,每次领奖必换发型。她说“想酷一点儿!”滑动查看她的“百变造型”幼时身患脑性瘫痪,存在运动功能障碍,张梦秋看似天生与体育无缘,但靠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儿,这个刚满20岁的女孩,站上残奥高山滑雪赛道,拼搏圆梦。

挑战、合作、超越、自信、友谊、陪伴……

每个人都能在这些拼搏者身上汲取力量

收获感动

谢谢了不起的你们

你们值得最热烈的掌声!

来源:新京报、央视新闻

见习编辑:陈思雨

审核:杨晔

统筹:孙佳薇姜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