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期脑瘫儿童精细动作训练的必要性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1]患病率约为每活产儿中有2.0-3.5个。[2]近年来,随着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脑瘫儿童的入学率得到了较大提高,越来越多的脑瘫儿童进入到特殊学校或普通学校学习。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年,全国共名肢体残疾在校生[3],占所有在校残疾学生的16.71%,如果算上多重残疾(名)中伴随脑瘫的学生,这个比例将会更大。脑瘫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动作障碍,包括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一项针对13个省名脑瘫学生的调查显示,存在精细动作障碍的达97.55%[4],精细动作是脑瘫学生首要的康复需求[5]。脑瘫儿童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加强脑瘫儿童运动功能训练是提升他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主要手段。与粗大运动功能相比,手功能对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程度更为全面,需要积极开展以任务为导向的脑瘫患儿精细动作训练。[6]
参考文献:
[1]李晓捷,唐久来,马丙祥,等.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9(19):.
[2]唐久来,秦炯,邹丽萍,等.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第一部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30(07):-.
[3]教育部.特殊教育基本情况[EB/OL].(-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