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学学科
该学科创建于年,是黑龙江省第一个培养高级药学人才的基地,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是黑龙江省第一批开展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学科。年以来学科得到跨越式发展,先后成为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特色优势学科、博士单位立项建设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拥有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药与功能食品省“双一流”特色学科、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省领*人才梯队、省药学研究所、省重点实验室、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及学科团队。药学学科已成为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药食同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食同源分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理事单位、全国高等药学教育院校联盟理事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药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单位。
药学学科紧跟国际前沿,在中药多糖对肠道微生态调控及相关疾病干预研究、抗肿瘤晶体药物设计合成、靶向与缓释给药系统研究、药物复杂体系中微量物质分析、分子药理*理学及其机制研究、北药种质资源与品质评价等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近五年,主持科研项目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子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8项,省部级项目38项,科研经费万元;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收录86篇;获省级科学技术奖8项。
药学学科始终坚持走产、学、研发展之路,先后为20余家制药企业、医院研制开发了50余种新产品和医药中间体,积极培育龙江特色品牌,研制开发了五个系列20余款功能食品,获授权或公开发明专利48项,商标注册证书14个,多项成果已经转化,已成为黑龙江省制药行业人才培养、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推广的重要基地。学科共培养高级药学人才人,其中本科生人,硕士研究生人,博士研究生16人,博士后2人,为黑龙江省生物医药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做出重要贡献。
2.口腔医学学科
口腔医学院始建于年,是国内最早的六所口腔医学院(系)之一。年口腔医学专业成为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特色专业,年成为省级口腔医学规培基地。年学院被省规划办确定为省口腔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年口腔医学专业被确定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学科现有专任教师68人,“龙江名医”称号7人。
年以来为促进区域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学院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全国口腔学术会议“三江口腔医学论坛”,对佳大口腔学科在三江地区乃至国内的学术影响力、声誉和地位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并与国内六名口腔知名学者签订了特聘专家协议。年成功申请到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万的团队项目,柔性引进2名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年9月与北大口腔签订帮扶合作协议,年11月加入北大口腔主办的口腔医学数字技术研究与应用联盟单位。年7月,口腔医学院名誉院长宿玉成教授的“新型生物医用口腔种植体及配套装备研发团队”项目入选黑龙江省“头雁”团队计划,获得项目经费万。
3.农业工程学科
该学科创建于年,现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年获得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年成为我校博士授权点支撑学科。依托学院现为黑龙江省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学会耕作分会理事单位、佳木斯市农机装备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学科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农作物收割机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联合)、教育部金属耐磨材料及表面技术工程研发中心、省级田间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装备科学研究院、博发农业机械研究有限公司各1个。
50多年来,学科一直坚持农业机械教学、研发和推广相结合,围绕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形成了完整、高效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学科目前在作物秸秆及根茬收获、田间触土部件耐磨特性、道路冰雪清除、机电液一体化控制、液压及精密零部件加工等技术方向已形成鲜明研发特色,与省内32家农机企业具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在国内行业内享有较高声誉。
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
该学科始建于年,现有黑龙江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示范基地、黑龙江省痛风研究重点实验室、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校级重点学科及培育学科各1个,于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独立的学科群,随着社会的进步,新医学模式和新健康观推动了预防医学的理论研究,现代技术给预防医学研究增添了活力。现已形成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学科始终坚持以社会服务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本的学科发展特色,积极建设,稳步前进。
依托大学及学院的优质资源,在慢性病防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妇幼人群健康等方面,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加大科学平台建设,立足于科研导向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区域公共卫生事业与经济的发展。
5.生物学学科
生物学学科现有10个二级硕士学科,基础医学院有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命科学学院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和水生生物学;理学院有生物物理学。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年获批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年至今生物学学科为校级优势特色学科。
学科在衰老与抗衰老机制研究、寒冷地区优势植物开发、遗传疾病和法医学微量物证检测、机场鸟情生态调研及鸟击防范、北药与功能食品、软枣猕猴桃研发与推广方面形成特色,地域上处于学科发展前沿。黑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生物标本馆,按分类系统展出动物标本余号、植物和生药标本余号。年与乌克兰合作在我校成功召开首届中国北方猕猴桃产业(国际)论坛,生物学学科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
6.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年获批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年获批材料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年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成为“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年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中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拥有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和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设立了金属耐磨材料及表面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高校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
学科充分发挥佳木斯大学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优势与口腔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化学、药学等学科相互融合和深度交叉的基础上形成了生物医学材料研究方向。建立和完善了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各项制度,强化课程环节、开题、中期、预答辩和答辩等环节要求。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省新世纪人才项目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篇,EI收录论文95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获发明专利2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年获批了黑龙江省“头雁”团队计划。
7.基础医学学科
该学科是黑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年学科始建,年招收本科生,年培养硕士研究生,年招收硕士留学生,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学科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研究所(室)3个,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1个,现为6个国家级学术团体理事单位。现有博士导师16名,均在国家级各类学会任职,基础医学导师团队获得黑龙江省高校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在读博士研究生29名。
学科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与非医药类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协作,立足地方,服务社会,形成了脑损伤与修复机制及其药物研究、肿瘤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器官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肠道微生态分子生物学研究、免疫性疾病的机制及调控和创新药物研制及生物活性研究方向。同时发挥高等院校的科技辐射作用开展对外服务,如司法鉴定、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预防、遗传病咨询等,为促进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近三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项;获各级科研成果奖36项;SCI收录论文篇;出版教材专著46部;获11项发明专利。
8.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学科
该学科是全国儿童康复的领*学科,是省级领*人才梯队,年获得儿科学授予权,年获得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内唯一以儿童神经康复为特色的硕士授权学科,“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为优秀省级重点学科,拥有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学科建设研究方向明确,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儿童康复临床与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方向在原有的脑发育与行为障碍和包括各种原因所致小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预防等研究基础上,聚焦智能康复辅具研发与应用,实现脑损伤从机制到康复治疗的贯通式研究。牵头组织完成全国卫生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小儿脑瘫流行特征及规范化防治研究”,明确了我国小儿脑瘫最新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牵头编写我国首部《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牵头编写《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指南》《脑瘫儿童康复服务指南》团体标准。作为2个国家级学术团体主任委员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中残联康复医学人才培训基地、美国CPN全国儿童康复培训基地,为全国各地培养儿童康复高层次人才和骨干力量,学科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科研基地、教学成果示范基地。学科多年来围绕儿童康复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为学科下一步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9.外国语言文学学科
该学科是以省级重点专业(年)、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日语语言文学学科、佳木斯大学特色优势学科(年)及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四个本科专业为积淀,于年获批的外国语言文学硕士授权点一级学科。学科所依托的外国语学院是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日本语学会副会长单位,省俄语学会、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国家语委重大项目子课题建设单位,省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省商务英语学会常务理事单位,省翻译协会会员单位及黑龙江省外语教育学术交流基地副主任单位。年佳木斯大学学科调整,外国语学院与公共外语部合并为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整合后重新组建。
学科研究方向涵盖外国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等几大领域。近三年,发表CSSCI检索论文10篇,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国家级及国际合作项目6项,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30余项。学科具有较强的研究平台,下设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所、外国语言文化实训基地及中西方语言对比研究中心。学科导师团队国际化程度高,学缘结构精良,培养过程中积极发挥语言学科与地缘优势,积极服务国家、省、市、校的对外交流活动,对外传播佳木斯大学的良好形象。
10.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该学科发展历史悠久,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于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年被批准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年学科团队获佳木斯大学优秀学科团队。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3个二级学科,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治教育。
学科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在遵循学科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深入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肩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现已成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唯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为三江地区的宣传、思想*治、教育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学科于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已培养学生人,授予学位人。学科现有三江区域社会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基地、三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赫哲族历史文化科普基地等三个省级科研平台。现有佳木斯侵华日*罪展览馆、佳木斯电机股份公司、佳木斯沃尔德电缆厂、佳木斯市西格木乡平安村、鹤岗市矿史馆等五个社会实践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围绕研究方向,开展学术研究。近五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民委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93项,获省级科研奖励14项,在CSSCI和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往期
回顾
学生融媒体工作室
来源
编辑
责编
审阅
监制
新闻网
薛然
毕森旭
李锐
宣传部
欢迎提供:佳大校园风景照?
视频、原创图文?发送至下方邮箱
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在看,送小佳C位出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