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婴幼儿肌张力增高的认识误区 [复制链接]

1#

1.注意区分婴儿的暂时性肌张力增高

有40%--80%高危新生儿和3个月以内的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中可能有肌张力异常。这些肌张力异常经过早期干预(包括肢体运动、抚触等),能够在短期内得到改善。这是婴儿的暂时性肌张力增高,并不是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或脑损伤后遗症的表现

2.注意区分婴儿反射性对抗运动

任何肌张力发育阶段中,施以外力活动婴儿关节时都会遭遇婴儿的反射性对抗运动,导致“肌张力增高”感觉,施加的外力越多越频、抵抗会越大,应加区分,详细鉴别。

3.仅被动肌张力高,放松时不高可跟踪观察

感触觉对肌张力评估有很大影响有的婴儿比较敏感,检查时表现为被动肌张力增高(通过内收肌角、腘窝角和足背屈角测查),放松时肌张力不高,主动活动时肌张力也正常,不存在异常姿势,且运动发育符合其月龄的水平,也无明显的高危因素。可以先跟踪观察,指导父母加强主动运动练习,定期随诊。

4.肌张力高不一定就是脑损伤

受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婴幼儿越小,肌张力相对越高,特别是3月龄以内的婴儿。

可能发生脑损伤的婴儿在一定月龄内可以表现有肌张力过度增高,但并不等于肌张力一高就一定是脑损伤。大量临床经验证明,婴儿肌张力高与低不但受神经系统影响,还与小儿韧带弹性有关,男婴因韧带弹性低往往表现为肌张力稍高,而女婴因韧带弹性好肌张力相对就低一些。

肌张力高就怀疑小儿脑损伤是不科学的,同时还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及相关病史。

脑损伤诊断是非常慎重的事。

5.注意情绪对肌张力的影响

肌张力受情绪影响很大,在患儿哭闹时,会表现为增高,因此,肌张力的检查应在婴儿精神状态好的时候,避免在患儿哭闹或睡眠状态下进行。

6.其他

环境温度。安静,寒冷时肌张力高

疼痛、不良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恐惧等可使肌张力增高

(文章内容源于马丙祥教授在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分会年年会上的讲课内容)

张涛医生简介

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医院、医院小儿神经康复科副主任。师从著名儿童康复专家马丙祥教授,进修于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

痪防治疗育中心。擅长

小儿神经发育学评估;

高危儿早期筛查与干预;

运动障碍:脑瘫、发育迟缓、脑炎后遗症、迟缓性麻痹;

心理行为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障碍、语言障碍、感觉统合失调、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抽动障碍等;

其他:小儿癫痫及对发热、咳嗽、腹泻、积食等常见病、多发病。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