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6个月还不会翻身,竟然被诊断为脑瘫,都怪 [复制链接]

1#

案例:

东东(化名)是个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还不足克,医生把他放在保温箱里十多天才让抱回家。一家人望着弱小的东东愁眉不展,只有奶奶胸有成竹地说有苗不愁长,孩子很快就“旭日东升”,为此起名叫“东东”。

东东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果然不负众望,长得白白胖胖,人见人爱。可是,东东到了6个月还不会翻身。奶奶说,东东身体太胖,所以翻身晚。可东东到了10个月时身体还不能坐起来,也不会爬,见到什么东西也不会去抓。妈妈有些着急,医院检查。奶奶却说,用不着大惊小怪,胖孩子都懒。

有一次,妈妈偶然打开一篇讲解儿童早期发育的文章。正是讲解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发病原因。文章里给家长的温馨提示,使妈妈再也坐不住了,第二天就带着东东来到我院。经过仔细筛查、评估,东东被诊断为中枢神经协调障碍,疑似脑瘫,还需观察进一步确诊。

近年来高危儿的出生率在逐年上升,约占活产婴儿的60-70%。

一方面由于环境污染、饮食安全、工作压力等原因,使孕妈妈们在怀孕时受到高危因素影响,对胎儿的发育造成极大的威胁。

一分钟get高危儿早期干预小常识

高危儿会存在风险

高危因素对小儿造成的伤害,大部分可能不会立刻显露出来,而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逐渐表现出来,因此很容易被忽略。

家长可能医院治愈出院后就“一劳永逸”了,其实这些特殊的新生儿出院后还可能会遭遇不同程度神经发育后遗症,诸如:脑瘫、智力低下、癫痫、视听障碍、语言障碍、认知缺陷等风险。

特别是胎龄小于28周和出生体重小于g的极早产宝宝,其脑瘫的发生率为10%-15%,神经精神运动发育落后的发生率更是高达25-50%。

对于高危儿的出院后管理必须要做到“三早”,即早随访,早发现和早干预。

案例中,奶奶的行为差点耽误了孩子的一生,评估筛查的结果使妈妈不知所措,但是我院儿保科卫文艳主任告诉东东妈妈:东东是一个早产儿,在高危儿分类管理中,东东属于三类高危儿。早产因素有可能导致脑发育不良,尤其缺氧缺血性损伤或产伤更易产生脑损伤,引起脑的结构和功能受损。而这些损伤在出生后2-3月甚至更长些时候才表现出异常,如脑瘫、智力低下、运动发育迟缓、癫痫等;有些损伤则要到学龄前期、学龄期才逐渐表现出来,如行为异常、精神发育异常。因此,像东东这样的高危儿的早期干预非常重要、越早越好。

就此,卫主任为东东制定的干预方案和项目,经过了多半年的持续干预和治疗,东东有了很大的进步,妈妈的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

卫文艳

高危儿管理门诊主治医师

简介: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从事儿科临床及预防、保健工作20余年,曾在北京市妇幼保健院、医院、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等单位进行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评价、指导和干预等方面的学习,并进行了系统研究。

擅长:儿童生长发育监测,营养评估咨询,高危儿早期评估与干预,脑瘫的早期评估、诊断与干预等。

坐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日

温馨提示

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想咨询卫主任,可以点击文章左下角在线咨询!

为什么早产儿干预越早越好?高危儿早期干预,家长该怎么监护?

1、整天哭闹、不睡,喂养困难,头、下颌、四肢频繁抖动;

2、婴儿手脚经常用力屈曲或伸直、打挺;

3、满月后头老往后仰,不能竖头;

4、三个月俯卧位不能抬头(头部离床)、不会翻身;

5、四个月仍紧握拳,拇指紧贴手掌、内收;

6、五个月俯卧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7、六个月扶立时尖足,足跟不能落地;

8、七个月不能发“爸,妈”音;

9、八个月不能独坐,不会爬;

10、视、听反应差,眼神呆滞。

高危儿该怎么来管理?

首先前往高危儿门诊进行初步的评估,医生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建档分类并定期随访、体检。

定期随访(体检)时间怎么安排?

首次随访为出生后15天至30天

1岁以内每月随访一次

1-2岁每2-3月随访一次

2岁后半年随访一次

3岁以后1年一次

具体的随访时间会根据医生的评估结果进行增减!

总之,宝宝发育是复杂、连续的过程,为科学准确的评价高危宝宝的发育,除了选择有效的评估工具外,还应当重视评估的连续性,很多发育的问题等到被家长发现,可能已经错过了早期干预的良好时期。所有存在高危因素的孩子家长,医院随访,请医生全面评价宝宝每个阶段的发育,并根据评估及时的开展干预,或者必要的早期康复训练。

点击左下角,可免费在线咨询

文章创作

●编辑:许建光

●审稿专家:卫文艳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