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宝宝腹爬的种类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里 http://pf.39.net/bdfyy/

提要:本文只是把常见的几种腹爬运动模式归纳一下。个体的差异性很大,有的宝宝会自己“创造出”一些独特的模式出来,这些可能根本在教科书里没提到过,所以本文列举的也是最常见的几种。望各位家属认真阅读。

在介绍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俯卧位移动运动模式。正常小儿俯卧位上的移动运动发育顺序基本上是从后退开始,其后进行腹爬,然后是四爬、高爬。

腹爬,根据四肢活动的组合,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单肘进行型,左右上、下肢进行相同活动的左右对称型(homologuspattern)和对角线上、下肢向同一方向活动的左右交差型(crossed-diagonalpattern)。这三类的分解动作如下。

1单肘进行型

正常儿,八个月

2左右对称型

正常儿,11个月(图要从右向左看):从a中用伸展的肘向上推的姿势开始使双肩关节进行伸展运动,使躯干向前方移动(a-c),腹部着床从支点姿势(pivotposture)开始进行肩关节屈曲运动,两手支撑于前方(d,e)。再次进行肩关节伸展运动,使躯干前进(f)。这时,可见两足的足趾在伸展位上蹬床的动作,但是,使躯干前进的推动力的主体是上肢。

另外,左右对称型腹爬之中,有一类特殊的:虽然可称为四点支撑位,但在进行中仍然是腹部着床,如下图。

正常儿,6个月(图需要从右向左看):b:在一度将躯干向后方活动后,c:将两膝向前方牵拉。d:再一次将躯干向后方移动后,e:将躯干向前方活动,使腹部着床,当腹部着床时,肩胛带后屈,肩伸展,肘屈曲。脊柱伸展呈现支点姿势(pivotposture)。手掌比a~e时的位置靠前,躯干抬起(f-i)。j:两膝拉向前方。通过反复地进行以上动作就形成了前进的动作,是一点点地进行身体的移动。上面视频中的push-upcrawling指的就是这个。

3左右交叉型

正常儿,7个月:用肘支撑,腹部着床状态下使身体前进(a~f)。b、c:用右肘支撑体重。这时,由于将左上肢伸向前方,左侧上肢带充分回旋,躯干向右侧屈曲。d~e,开始有左肘支撑体重,将身体拉向前方。这时右髋关节从伸展位变换为屈曲、外展、内旋位,躯干也明显地向右侧屈曲。f:进一步将体重负荷于左侧,右上肢带回旋的同时右上肢伸向前方。

如果进一步细分的话,《小儿脑性瘫痪运动治疗实践》一书中又将腹爬分为以下6种:

一、尺蠖样爬行模式

是在小儿腹爬运动初期出现的一种爬运动模式,爬行时是以两侧上、下肢或同时屈曲或同时伸展地驱动身体前进的运动方式,即在爬行时首先是上肢屈曲-伸展,然后两下肢屈曲-伸展,用这样的活动方式牵拉身体,使其一屈一伸地前进。这一运动模式借助于被称作尺蠖的昆虫的移动方式而命名,大约出现在正常小儿的6~7个月。

这一运动模式与仰卧位的向后退行运动模式相同,但是,腹爬运动中的表现与在仰卧位的向后退行中的表现并不相同,向后退行运动中是以单纯肩关节屈曲的一种运动模式为主,而腹爬运动中则表现为上、下肢屈曲、伸展两种运动模式。

二、单肘爬行模式

是用一侧肩关节屈曲-伸展运动的形式和同侧下肢的运动进行的前进运动,即所谓的单肘爬前进运动模式。这种爬行方式是同侧性肢体的、左右非对称的运动模式,即同侧上、下肢边进行交替地伸展、屈曲运动边移动的左右两侧非对称的运动模式,具体地说是在移动运动中当左上、下肢屈曲时,右上、下肢伸展,左上、下肢伸展时右上、下肢屈曲。这里所说的上肢屈曲也可以理解为由于肩关节屈曲使上肢向头上方(前方)方向活动。

三、应用对侧上、下肢进行爬行的模式

爬行运动中只用一侧上肢和对侧下肢屈曲、伸展的活动来驱动身体前进的活动方式。

四、两上肢交替运动、两下肢同时向前迈出的爬行运动模式

爬行中两侧上肢进行交替地向前伸出运动,两下肢则见不到交互运动,而是用同时向前迈出的运动方式。

五、各种因素混合的腹爬运动模式

腹爬运动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种运动模式,是一种难以形容的腹爬运动模式。

上述的5种爬行运动模式均为非典型、未成熟的爬行运动模式。

六、四肢交互、对角线爬行运动模式

爬行方式是对侧上、下肢交互、对角线运动模式(cross-diagonalpattern),是腹爬移动的成熟形式。即在爬行时,当头部和胸部向顺时针方向(例如向右)回转时,则左上肢屈曲,右上肢伸展—》左下肢伸展—》右下肢屈曲,与此同时骨盆向逆时针方向回转的运动模式。这种运动模式是左右非对称运动形式,而且,躯干上部和下部回转方向相反,运动中同一侧上肢和下肢或接近或远离,而在对角线上的上、下肢则是在进行同一方向的活动。以动物的运动比喻,马和狗等动物在缓慢地移动时就会表现为对侧上、下肢的交互运动形式,而在快走的时候则表现为相同肢体的左右对称运动形式。在人类,这种对称上、下肢的运动形式可见于新生儿在水中游泳时,由此可见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已经有相当的发育。

从力学的观点来看,这种对侧上、下肢交互、对角线的运动模式比同侧性左右对称运动模式和相同肢体左右对称运动模式的重心点高低地变动和重心向左右转化的变动范围均小,而且基底支持面积的变动也小,所以是一种姿势稳定的移动运动模式。

爬行运动在正常小儿一般是7~9个月时出现,因为所叙述的6种腹爬方式,尤其是前5种在小儿的发育中持续时间较短,或者在有些小儿根本不出现,所以难以指出确切的时间规律。但是,上述所有的腹爬形式都是正常儿可以出现的,千万不要认为是异常运动。

文章编辑:儿童保健科-叶璐瑶

看更多保健资讯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