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儿童体格测量是儿童营养评估和干预的前提,是评价儿童营养状况的金标准。神经功能障碍损儿童康复科最常见的一大类疾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这类患儿营养不良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婴幼儿期的营养不良近期可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远期后果为影响儿童智力潜能的发挥,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生殖能力及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增加。营养不良无疑又加重了神经功能障碍儿童的运动、认知等障碍。营养不良程度与功能障碍呈正向相关且互为因果关系这种提法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正确的体格测量格外重要。
今天就和大家说一下常用的体格测量方法:
体重
身长或身高
头围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
上臂围
以上的测量是儿童生长发育体格测量的常用指标。那么,到底该如何测量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吧!
一、体重
体重是指人体的总重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儿童的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重量及其增长的综合情况,与近、远期的营养状况均相关,是评价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最常用的指标。
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测量可选用不同精确度的婴儿秤、杠杆秤、电子秤等。
(1)3岁以下小儿测量
测试前先进行环境准备,使室温保持在22~24℃,测前注意体重计要归零。脱去小儿外衣、鞋袜及尿布,一手托住小儿头部,一手托住臀部,仰卧位放于体重秤上进行称量。
小婴儿最好采用载重10~15kg的盘式杠杆秤或盘式电子秤测量,测量两次取平均值,精确至10g。
1~3岁的幼儿亦可采用载重50g的椅式体重计坐位测量,精确读数至50g。
(2)3岁以上小儿测量
测量时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小便排出,平时以进食后2小时称重最佳。脱去衣裤鞋袜,让儿童站于踏板中央,两手自然下垂。3~7岁儿童用载重50kg的体重计测量,精确读数至50g。7岁以上儿童用载重kg的体重计测量,精确读数至g。重复测量2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值,以减少误差。
测量小帖示:体重测量时应避免摇动和接触其他物体,尽量少穿衣服(脱去外衣,最好只穿内衣裤),脱鞋,婴儿除去尿布。
二、身长/身高
身长/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生的重要指标。3岁以下用婴儿标准量床测量卧位身长,3岁以上用身高计测量立位身高。那么如何测量呢?
(1)身长的测量方法(3岁以下)
患儿仰卧位量床底板中线上,主测者站在右侧,轻压膝盖使腿伸直,另一手移动足板,直至顶住双脚跟。辅助者站在头板侧扶住婴儿头部,使头顶轻触固定的头板。测量时注意保护头颈部和未闭合的囟门,身体纵轴与量床底板中线重合,如条件允许,可重复测量2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值,以减少误差。测量读数精确到0.1cm。
(2)身高的测量方法(3岁以上)
身高测量时,儿童双脚略微分开站在身高计上。头的后部、肩胛、臀部、腓肠肌(小腿肚)和足跟要紧贴垂直板(立柱)。放正头的位置使与耳道与眼眶下缘的连线呈水平位,并与底板平行。用拇、食指扶住下颌使头直立。用右手放下头板紧贴头顶压住头发。主测者必须低于儿童的面部水平读数。读数精确至0.1cm。
测试要求:脱衣物、脱鞋、立正、足后跟并拢、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放松。
(3)特殊儿童的身长估算方法
1.评估身长:关节挛缩、肌肉无力、脊柱侧凸、难测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可用膝跟长度估算身长,测量方法:患儿膝盖和踝部均成90°时,用测量工具测量髌骨近端到足跟的距离。0-12岁脑瘫患儿KH估算身高(cm)的公式:S=(2.69×KH)+24.2。
2.偏瘫的测量:测量受损程度较轻的一侧。
测量小贴士:
测量时间不同会造成测量结果轻微不同,一般上午要比下午高约1cm左右。
2~3岁之间如测量身高,在与生长标准图表比对时,需要将身高加0.7cm再与身长值比较。
如果3岁后仍不能很好地独自站立,也可以测量身长,将测量值减去0.7cm与身高值进行比较。
三、头围的测量
头围代表头颅的大小和脑的发育程度。由于头围在出生后头3年反映脑的快速发育,因此建议常规测量头围至3岁。
测量工具:
采用带有cm和mm刻度的、不易热胀冷缩的软尺。
测量方法:
儿童取立位或坐位(婴儿坐于母亲腿上,由母亲扶住头),测量者立于小儿之前或右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齐眉弓上缘处(软尺下缘恰于眉毛上缘),软尺从头部绕经枕骨粗隆最高处回至零位,读数精确至0.1cm。
测量小贴士:
测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左右对称,长发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
四、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的测量
皮褶厚度测量有助于长期监测儿童的营养治疗情况,包括营养不良、与身体成分变化有关的疾病或肥胖儿童,但测量结果不如身高或体重准确。
测量方法:
儿童的手臂应自然下垂,应在上臂中点处将皮褶拉出1cm(包括皮肤和皮下脂肪,不包括肌肉),皮脂钳在测量中点的钳夹深度为1cm,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当指针稳定时立即读数,重复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精确到0.1cm。
五、上臂围的测量
上臂围是指上肢自然下垂时,在上臂肱二头肌最粗处的水平围长。
测量方法:
儿童的右臂应自然下垂,标记肩峰到鹰嘴连线的中点,使用可弯曲的软尺在该中点处测量臂围,精确到0.1cm。
以上就是儿童常用的体格测量内容
是不是有点懵呢?
别急,还有几段视频帮助大家学习。
头围的测量方法
身长/身高的测量方法
体重的测量方法
感谢张伟云护士、欧阳珏护士、车凤凤护士、曾燕婷护士以及可爱的小朋友参与录制!
作者介绍
陈艺
主治医师
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医院工作至今,擅长精神发育迟缓、脑性瘫痪、孤独症谱系障碍、颅脑外伤后遗症、脊髓损伤后遗症等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对心肺康复及重症康复有一定治疗经验。年获得高压氧医师资质,对儿童神经损伤相关疾病包括脑瘫、缺血缺氧性脑病、周围神经病的高压氧治疗有一定经验。参与省级课题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
贠国俊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从事儿童康复专业14年,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系,年医院康复科工作,年在瑞士日医院神经康复中心进修学习,医院康复科进修学习;申请和参与课题6项,发表论著10余篇;主要擅长儿童脑瘫、偏瘫、肌张力异常、步态异常、言语障碍、高危儿早期干预、运动发育迟缓、染色体病、脑外伤及肿瘤手术的诊断、评估和治疗。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医学分会委员、医院协会康复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发育与康复分会理事、深圳市医师协会康复医学科医师分会理事、深圳市康复医学会理事深圳市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与发育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信息来源:医院康复医学科
审稿顾问:曹建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