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访小小的我编剧游晓颖他们首先需要 [复制链接]

1#
在过去的十年中,编剧游晓颖曾无数次地听妈妈在电话里说起自己所在合唱团里一对祖孙的故事。唐氏综合征的孙子,被奶奶带着参加合唱团活动,和团里的老人们打成一片。这对祖孙的身影,在游晓颖脑海中,逐渐延展成一幅残酷而不失温柔底色的家庭画卷。这是一对鲜活坚韧对抗着命运不公的勇士,也是这个时代所稀缺的面对逆境可贵的精神力量。游晓颖一直擅长写家庭戏,细腻的笔触中有犀利而独到的视角与观察。《相爱相亲》将家庭代际间爱情与亲情观念的激烈碰撞、温情坚守娓娓道来,深度挖掘人性深处的暖与光,让她摘得包括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等在内的一众荣耀;《我的姐姐》讲述失去双亲后姐姐在亲情重负与自我向往间的痛苦挣扎、艰难定夺,引发大众对家庭、责任与自我价值的深度叩问,并斩获8.6亿元的档期票房冠军佳绩。《小小的我》海报《小小的我》以特殊家庭为切入点,围绕残障孩子春和的成长,着重刻画家庭在其人生中的核心支撑作用,展现外婆、母亲等女性角色在家庭中的代际传递与坚韧付出,同时探讨家庭在面对特殊情况时的困境与应对,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复杂而深厚的情感纽带。影片中,特殊少年刘春和经历了自己“长大成人”的一个夏天,从家庭中独立,与社会“切磋”,去爱去受伤,更接近了世界,也更接纳了自己。身为弱势群体的少年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等待被救赎的刻板形象,影片自始至终紧扣他身而为人所拥有的自我意识与情感诉求,摒弃猎奇的窥视与同情,也直面脆弱与不堪,呈现真实质感的生活肌理。上映两周,《小小的我》票房突破6亿,赚足观众眼泪的同时,从演员演技到主人公经历和片中人物选择的各类话题多次冲上热搜,引发社会讨论。电影上映期间,编剧游晓颖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深入解读《小小的我》的灵感来源、家庭与角色塑造、社会议题融入及创作心路等多方面内容。编剧游晓颖把特殊的困难,放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澎湃新闻:这个剧本的起因是你母亲合唱团的真实事例,启发你将它改编成电影其中最触动的点是什么?游晓颖:我听妈妈讲他们的故事,不是一天两天,是每一天。从那个小孩生下来到他十来岁,一直是跟在这个奶奶身边的。所以这是不间断的十年,这一对祖孙,一直会出现在我妈对我的讲述里。我也忍不住会去想象,他们俩的相处模式是什么样的。我觉得我们现在其实蛮缺少这种,逆境里面如何去面对的故事。其实很多人现在都在经历着并不是那么顺遂的一个时期,我想也许这个故事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给大家提提气。《小小的我》剧照澎湃新闻:为了写这个剧本接触到的各种案例里,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游晓颖:我见到了这对祖孙,也接触到了很多有身体或者智力残缺的小孩,包括孤独症、脑性瘫痪患者。我记得在前期的时候,有一个妈妈跟我说,她生下她孩子之后,有一次进庙的时候,她跪下来,不是磕头,就是扇自己耳光。她会问菩萨,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我都不敢把这一幕写在剧本里面,真的就是太扎心了。这个妈妈是一个特别厉害的职场精英,发生这样的事,她和我说她的心路历程时,完全的失控,她说她的前半生一切都是可控的,自从生下这个孩子,一切都变成失控。然后你必须去面对这个失控、习惯这个失控,再一点一点地把失去的生活给拽回来。我觉得这个点是很打动我的。澎湃新闻:和传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